发布时间:2020-12-01 15:15 阅读量:1903次
“深感恰逢其时,必须鼓足干劲!”
“辽宁一定会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
……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绘就的美好画卷,激发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热情。“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幅增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大家精神振奋、欢欣鼓舞,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增量”。
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将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造区域性研究生教育高地。进一步完善辽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落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学科建设,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坚持开放办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培育出更多创新人才。
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省科技厅副厅长郝明表示,科技创新,关键要改善创新生态。今后将主动顺变、求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研究制定《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将制度创新成果固化为地方性法规。支持企业涵养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需求提出机制,由“企业出题,能者破题”的“揭榜挂帅”式项目凝练机制等创新举措,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省科技厅将进一步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创新激励政策和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让辽宁的创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作为科研攻关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科研工作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沈阳分院将依托辽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中科院优势科研力量,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洁净能源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大连光源等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探索科教融合创新模式,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机器人学院及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建设,为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努力争取大科学装置布局,积极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辽宁转换动力,加快升级,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东北大学干部教师表示,将立足“东北振兴靠东北技术,东大技术支撑辽宁振兴”的区位优势,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对接省内企业,通过政策激励、财政鼓励等方式,推动学校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化解省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目前,学校建立了“全流程管理、全链条覆盖、全要素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造了“321”转化模式。制定《服务辽沈发展及东北振兴行动计划》。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引育并举”策略,结合不同学科方向,精准引进人才,两年来,共引进各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200余人,其中超过60%的人员来自海外或东部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实现高水平人才快速增长与回流,有力推动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满足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我们期待得到相关高校和院所的智力支持。”沈阳美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茂对记者说,“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创新是生命线。这次全会,辽宁提出未来将要以企业为主体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突破,这一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尽一份力。辽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目前我们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广泛地交流对接。”
全会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提出的创新目标催人奋进。朝阳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瑞林表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8年来不断跨域发展皆源于技术创新。目前,公司已拥有30多项自主研发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公司还完成了与国企的合资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大包装产业园基地,建设中国膜产业基地、中国膜检测中心、中国膜交易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性能膜材料与产业,为实现亚洲第一大高性能新材料制造商不懈努力,为辽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 孔爱群 葛红霞 王笑梅 关艳玲 孙大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