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步入“十四五”,如何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的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关乎辽宁未来。
3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九场“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下一步工作举措。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把做好“三篇大文章”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将围绕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等9项内容开展工作;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提出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10项重点任务;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计划完成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壮大集成电路产业等10项内容。
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产业结构偏重,一直是制约辽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突破瓶颈,我省将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核心工作,在摸清产业底数,认清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
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三个“字号”的战略内涵和定位。
“老字号”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始终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重任,包含输变电装备、石化装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重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原字号”主要包括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是目前辽宁最大的工业板块,特别是石化、钢铁等产业在国内的引领作用仍然明显。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设备远程运维、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能力。
“新字号”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和未来产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力量。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三个“字号”都将坚持走“创新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个“字号”之间是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相互转化的。
改造升级“老字号”能为“新字号”“原字号”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同时传统装备可改造升级为高端装备,实现“老字号”向“新字号”转变。深度开发“原字号”能为“老字号”“新字号”提供材料支撑,同时传统材料通过延伸补强产业链发展新材料,实现“原字号”向“新字号”转变。培育壮大“新字号”能为“老字号”“原字号”赋能增效,同时为我省打造新动能、培育新增长点和未来产业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3+10+N”的政策体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工作要具体,责任人要具体,要项目化、清单化,要见实效。为此,我省构建了“3+10+N”的政策体系。
“3”是“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10”是计划出台或已经出台的《产业基础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方案》等10项配套政策文件。“N”是会同发改、科技、财政等相关省直部门和指导各市制定的配套政策。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支撑。为此,我省将聚焦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五大领域”,围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和发展新型智能化产品“六大模式”,在全省全面启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
同时,我省还将积极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广先进基础工艺和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十四五”时期,重点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实施重点项目,培育示范企业和产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以培育优质企业为抓手,支持科技型企业在细分市场做精做专做强,引导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向。同时,加快钢铁、石化、菱镁产业等“原字号”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
做好服务保障“四抓四促”
做好“三篇大文章”,需要全省上下、政府和企业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已经形成共识,有了协调一致的行动,今后将聚焦“四抓四促”为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做好服务和保障。
抓政策、促支持。我省已经设立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正在加快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采用补助、后补助及奖励的形式,重点支持重大项目、人才引育和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等。
抓项目,促投资。项目是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载体。目前,我省已梳理出一批高质量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将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场景应用、“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领域继续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对亿元以上重点在建项目开展定期调度,优化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抓对接,促服务。今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围绕全省原材料产业链延伸,装备工业、食品工业上下游配套方面组织一系列对接活动。同时,组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为不少于50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诊断服务,组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讲堂等活动,为工业企业提供对标学习样板,助推形成更多伙伴关系。
抓赋能,促转型。我省将支持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坚持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同步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步展开,数字化转型和精益管理同步推广,通过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和服务提供商名录,助推制造业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