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1 08:59 阅读量:3613次
杨宝臣:好的教育是点燃一团火
杨宝臣:辽宁省实验中学教师,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校长,“差异势能教育”创始人。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学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云教学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6 年中国好校长, 辽宁省教育学会差异势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辽宁省教育学会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学会名誉会长,沈阳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讲堂特聘专家。
初见杨宝臣,是在锦州一个依旧冰雪纷飞的料峭早春。
在渤海北岸笔架山下的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以下简称 “滨海实验”)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差异势能教育”研讨会正热烈地进行着。圆桌正中,一个有着宽厚肩膀、硬朗外形的东北汉子,便是“差异势能教育”创始人——滨海实验中 学校长杨宝臣。此时,他目光灼灼而坚毅,正与师生代表一道, 向与会嘉宾们分享、梳理着“差异势能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过程。
这一天,杨宝臣从早晨六点不到就起床,一直忙到半夜时分。从教三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如此高速运转着。有人形容他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了学生,整个人就像陀螺一样不停歇;也有人说,杨宝臣更像大海边礁石上的一座灯塔,多少年来风雨坚守,为孩子、也为教师们的成长指明方向。
差异势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解放过程
“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差异势能教育’,我的认识就是,在教学中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学生学科之间的差异为正能量,并加以开发与利用,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 全面、整体发展。”说起“差异势能教育”,杨宝臣如数家珍。
“差异势能教育”主要体现在“差异”两个字上,这个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 第二是指学科之间进度不同的差异。“差异势能教育”就是运用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利用各科进度快慢的不同,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突破某一学科,避免各科齐头并进、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满堂灌”课堂的一场革命。 实际上,“差异势能教育”就如同陈宝生部长讲的“课堂革命”,都是对传统课堂的变革。“教,为学服务”,是这个全新课堂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 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以生为本,实事求是”是“差异势能教育”思想的核心。杨宝臣期待的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不唯生;不唯教,不唯学;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差异势能教育”, 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解放过程。因而在“差异势能教育”的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与策划、 组织与调动、启发与引导,点燃学生智慧之火,激发学生身心潜能。
可以说,“差异势能教育”让学生思维过程逐渐可视化,让教师从局内走到局外,最后再次回到局内;而学生也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这就突破了以知识为明线、方法为暗线的传统课型,代之以培养能力、思维及学习方法为明线,知识、内容为暗线的课型。从知识灌输走向核心素养培养,从课时走向课程,不再急功近利,而是久久为功,源浚而泉远。对此,杨宝臣直言“:新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 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学会的。老师不与学生争抢话语权,相 反,教师的优秀是完全依托学生的精彩而呈现。”
最近几年,杨宝臣的“差异势能教育 ”从辽宁走向全国, 每年慕名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育局率先于2013年9月将“差异势能教育”引入乌兰浩特地区, 成立了“差异势能教育”课题组;乌市6所学校、51个实验班、 178名教师及2800余名学生直接参与了教改实验; 6所实验校 先后派出500余名师生到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跟岗学习,极大 地转变了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此,第一批参与教改实 验的乌兰浩特第四中学于铁柱校长体会非常深“:这种新型的 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效果非常好,创新教法很接地气。”而对于2017年5月才开始接触“差异势能教育”的河北隆化存瑞中学而言,短短不到 一年时间,同样成果显著,不仅所有差异势能实验班级期末联考成绩都有明显提高,更有多名学生在全市联考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说到“差异势能教育”带给学校的转变,存瑞中学陶世龙老师精辟地总结为“开创了一个师生和谐共进、 教学相长,管理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上午十点 ,正是滨海实验中学的上课时间 。高一(六)班的教室里,一堂化学课正在进行着。高一(六)班是“差异势能教育”的理科实验班。与一般课堂不同,这里没有老师在讲台讲课,同学们或两三人一小组,或四五人一大组,围成多个小圆圈展开讨论,孩子们的声音小而热烈。笔者仔细观察,才注意到来回穿梭在各小组间的教师,正在不断巡 视,关注学生们自主讨论的进展,时而在某个小组停留一会, 指点一二旋即又转身离去。“每节课开始都会安排十来分钟, 先让大家自学教材,其实有很多孩子上课前就预习了。课上先各自深化练习,再分组讨论,这样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不同,先掌握的为后掌握的同学讲题。只有大家都被难住时我才出场,给几个‘种子选手’ 单独讲,他们学会了再讲给其他人。”老师介绍说。
“差异势能教育就像我的信仰一样,在我心里扎了根。” 谈到“差异势能教育”带给自己的转变,一年级六班邱洁(化 名)眼睛里闪着光,“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给成绩好的同学讲生物题时的那份兴奋与惊喜,‘差异势能教育’给了我自信,不再有‘后进生’的心理包袱。在讨论中大家互相讲题,互相帮助交流的机会也很多,同学之间情谊也越来越浓,友谊越来越深!”六班学生李杨(化名)不无自豪地对笔者表示, 以前读小学、初中时,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如今靠自 己就行。“看书背知识点、自己对答案、与同学讨论、思考、 再讨论,我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己学’。” 实际上,“差异势能教育”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培养了 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
“杨校长总跟我们说,要培养好‘小先生’,要学会‘兵 教兵’。”高二(二)班的班主任侯国兴则以他所教的物理学科为例,向笔者分享了差异势能班的同学进行跨年级共同学习的过程。他介绍说,新高考调整后物理教材中部分内容从 选修列为必修了,现在学校就将选修部分的动量守恒定律放到高一下学期来学习。但上一届高二年级在高一下学期的时 候并没有学习这章,这就出现了两个年级同时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情况。“在杨校和各部门的指导下,两个年级的物理 课改为同时进行,恰巧,两年级的班级相邻,于是两个年级 的学生在物理课上随时去另外年级的班级里交流。”侯老师补充说,高二年级的同学相比来说知识体系更健全一些,在共 同学习中能对高一的同学有所指导,这就利用了年级的“差 异势能”;反过来,有些高一学生掌握得很好,提出一些深度的问题,反过来也促进高二学生(尤其是薄弱生)进一步思 考提升。“高二学生给高一学生答疑时老师最好在现场把控, 而且最好选高二的薄弱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出现两个年级的同学都不能很好理解的问题,我会从高三年级抽调‘奇兵’,让他们和这两级的同学共同研究,再加之老师现场把控,可以确保不留知识盲点。”他娓娓道来,语气间满溢的是对“差异势能教育”的自信。
谈到“差异势能教育”的“兵教兵”战术,从教二十余年的高颖更是一语中的“: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放手就是爱。要允许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走弯路,甚至迷路。老师不要急于双手奉上方法,要做好观察引导,要在修正辨别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学习能力。”
可以说,“差异势能教育”从创新学校管理入手,实现 了五个“改变”:改变学生管理方式,以“自主学习”构建起 学生精细化自主管理体系;改变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引领了以合作探究为主、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统筹安 排各科学习进度与课后作业;改变教师的角色,通过引领、点 拨、鼓励、服务,让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主导者变成参与者。通过以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师生教学相 长的课堂为平台,以培养合格+特色人才为目标,以学校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了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个好校长首先是一个好老师。作为教改的“破冰者”, 平日不善言辞的杨宝臣只有在谈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谈到教育时话才多起来。选择教育,需要激情,更需要一份执着的情怀。杨宝臣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1988年7月到 辽宁省实验中学工作,2013年被任命为锦州滨海新区教育发展总顾问,次年担任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校长,时至今日他已在教育一线整整奋战了三十年。因为热爱,30年来,杨宝 臣对教育的激情从未消减。劳技课教师、化学实验员、化学教师、初中和高中班主任、校长……在教育一线的不同岗位 上,他一路披荆斩棘,锐意创新,以教育为命业,视学生为天。
“差异势能教育”起步于1996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里杨宝臣的化学课堂上。在这所省重点中学里,杨宝臣带的不是学优班, 而是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直升班。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杨宝臣从基础最薄弱的学生入手,注重帮助后进生形成学习上的局部优势,进而指导优秀学生。通过“兵教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依托,以合作探究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逆转了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正如杨宝臣所说,“ 学”是将学生的自学与练习整体前移,将自主的教材阅读、教材理解、完成作业乃至习题练习等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初起点;既发挥优秀学生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带动作用,更关注后进生在部分知识学习上形成局部优势,在建立后 进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后进生带动全班同学进步”。
为进一步发挥“差异势能教育”的“教”与“学”效能, 2001年,身为班主任的杨宝臣又在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中部大胆进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学科教师教学由班主任统筹安排、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重心直接下移到班级,以班级为服务对象,突破了管理缺位的瓶颈。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统筹各科教学,促进优生多学,基础薄弱生也学有所得,避免了作业聚堆,也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与学 业负担。
在多年来推行“差异势能教育”的过程中,杨宝臣直言, 最大的挑战是2013年来到锦州执掌滨海实验中学。这所原名锦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渔村”学校,当时可谓是一所问题比学生人数还多的“垫底”学校:学生流失、硬件匮乏,士 气低迷,留不住好老师。“即使是名牌重点大学毕业、学科素养很高、工作勤勤恳恳的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科高考成绩仍然长期徘徊在均分二十分左右。”杨校回忆起当时的校情,历历如昨。从名校的名师到薄弱校的校长,真正考验“差异势能教育”的时刻来临了。“说实话,当时内心是压力很大的,但更多是发自内心的自信——组织安排自己来带这所学校,不正是想通过教改创新,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吗? ”
说干就干。然而即便是顶着总设计师、校长的名头,当杨宝臣开始着手在滨海实验中学推进“差异势能教育”时,诸如构想难落地这样的困难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传统的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家长、教师、社会的传统观念乃至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是横在“差异势能教育”探索路上的拦路虎,而落实的关键首先在教师。
“为什么当时让高一(8)班教师两年‘不站讲台’? 我就是要让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去!”杨宝臣如是说。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着学生的细微变化,时时思考、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分五步转变教师角色,更好地投入到“差异势能教育”中去。一是让教师当好观察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注意学生在新模式下的变化;二是让教师当好分析家,实事求是地分析教育得失;三是让教师当好评论家,客观 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评价新模式下的教育成果; 四是让教师当好实践家,脚踏实地践行“差异势能教育”模 式;五是让教师当好理论家,定期总结,及时写出新模式下参与教研工作的感受和经验,查缺补漏。“我这只能说是被逼上梁山。两年‘不站讲台’,的确不是最好的实验方法和教学途径,效果也并非最好。但如果只是轰轰烈烈单方面推广‘差 异势能教育’,缺乏与传统课堂的对照,也还是没说服力。为了扭转教师的观念,我和同仁们只能破釜沉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滨海实验中学于喜成副校长回忆说:“说实话,当初我对杨校长的方案是持怀疑态度的。结果到了期中考试 ,八班物理平均成绩比其他班高出三十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综合成 绩继续领跑整个高一。”而作为当时对照实验的传统教学班,班主任石敬媛老师更是惊叹“:我那个班当年高考是我校历届考取本科人数最多的,60人里45人过了二本线。然而差异势能班的43人中,全部过二本线,52.3%以上的学生过了一本录取分数线。这样的数据让我们全校师生对杨校长的‘差异势 能教育’佩服至极,纷纷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差异势能教育’ 的实验中去。”
在滨海实验中学王维东主任看来,“一个都不能少”才 是“差异势能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杨校最大的功劳,我倒不觉得是说教改后学生考试成绩提高多快,考入重点校 占比上升多高,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个后进生。通过调动后进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寻找方向目标,重新定位人生坐标,进而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如今再重温当年“敢为天下先”的那一次教改实验, 谈及这场发生的滨海实验的差异势能攻坚战,杨宝臣对笔者感慨地说:“教育改革需要实践,需要时间,需要理解,更需要支持!”
变革课堂,从改变教师开始
在一所学校,校长是最具引领性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 一所学校的灵魂。
在滨海实验学校,杨宝臣身体力行地办“以生为本”的“差异势能教育”,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改变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使学校的教师从内心生成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在“差异势能教育”推进过程中,杨宝臣十分注重教师群体的专业质变。他深知,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学模式不更新,教改就无法落地,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难以实现。在由过去“讲课为主”的观念全面变革为“学 生自主学习为主”这一新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滨海实验的老师们也经历了新旧教育模式的激烈交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守在脑海里,这么多年也走惯了‘从教材到老师、再从老师到学生’的老路,要想改变它, 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作为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 张艳对笔者坦言。“2013年杨校长初到我们学校,成立了实验班。听说他要在课堂上采取教师‘不讲’、学生自学的教学法时,我内心完全是否定的。我想教师上课那么努力地讲, 孩子都没学会,不讲怎么能学会呢?”而在目睹实验班的 突飞猛进以及与传统班日渐拉开的差距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反思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与缺陷,才理解了“差异势能 教育”不“满堂讲”的优势。2016年4月,张艳在征得儿子同意后,将原本在市内最好的锦州中学就读的儿子送到了当时的差异势能实验班——高三八班。短短两个月后,孩子最终高考成绩比“一模”提高了一百多分。兼具教师与家长双重身份的张艳,将自己对“差异势能教育”的态度转变过程概括为:全盘否定——怀疑质疑——将信将疑——深信不疑——坚定不移。
与张艳不同,从教30余年的物理教师李雪冬在“差异势能教育”推广之初,便对这一创新举措兴味盎然。“课堂上再也不死气沉沉的了,一到讨论就看见一对二、二对四 地‘兵教兵’,全班都动起来。我觉得这里的核心理念就是相信学生,是还权于学生。”如何实现真正的“还权”?李雪冬总结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两件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出面“拨云见日”,引导激发;当学生浅尝辄止时, 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疑惑,让学生更深入思考。“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正像杨校长说的,要做好观察家、分析家、评论家、实践家和理 论家。只有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才能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而对英语教师侯玉茹来说,“差异势能教育”则让二十年来耕耘于三尺讲台的一位传统教师,彻底转型成了走在创新教改前沿的教育“实践者”。“是‘差异势能教育’解决了我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在关键之时提升了我身为人师的专业素养,使我树立了新时代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育人观。”她由衷地说。从实验班落地之初,侯玉茹就不放弃任何一次去实验班听课的机会。“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课前自学的功夫真的可以很深!这让固守传统教法的 我大为惊讶。”而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差异势能教育”理论培训后,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场风暴将她洗礼,教育的世界在她面前延展出一方新的天地。“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将学习的时空充分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想学、去学、能学、会学,进而学会、学好;鼓励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做人,德才共进……” 侯玉茹本着用心去听、用心去学、用心去思考的原则,将她对“差异势能教育”的所观所行、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先后在辽宁省基础教育论坛、差异势能高峰论坛等教育学术会议上交流推介,真正践行了杨宝臣对教师提 出的“做好理论家、实践家”的要求。
推行“差异势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针对每一节课、 每一学科分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对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原始的阅读、思维、运算、试错、重新思考、 互相解决的全过程,老师起到的是掌控节奏、适时介入、积 极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
“思路开阔理念新,积极探索力度大,自主合作意识强, 扎实操作见成效。”这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专家们对滨海实验教改给出的评语。实施“差异势能教育”以来, 不到四年时间,滨海实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堪称当今基础教育从低谷崛起的典型。四年内从锦州 17所高级中学里排名垫底到名列锦州前列,这表明“差异势 能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老百姓的认可。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正如滨海实验的高颖老师所感慨的“:鸡蛋从内部打破才 是生命!‘差异势能教育’就是点燃了孩子们‘我要学习’的热情之火,同时也点燃了我创新教育的激情之火。”“差异 势能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在学习中积累了自信,在活动中品尝了快乐,在互助中学会了感恩,在成长 中理解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