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9 19:38 阅读量:3109次
佟铁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个字概括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质上就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对于朝阳而言,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坚持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生活富裕,走具有朝阳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我们朝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创朝阳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任务。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做努力: 第一,培养、锻炼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人才队伍。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也就是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人才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村支部和村委会建设,选好村党支部,切实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领头雁”能够瞄准市场发展动向,担好农村农民致富的领头、带头角色。要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实际需求,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引导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建立“柔性”人才流动机制,拓展和畅通城镇人才下乡的通道;加强乡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的培育,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升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和实用人才培训,提升当地农业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打造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土地流转政策落实,承接好农业项目。朝阳地区是丘陵地区,山地、坡地比较多,要加大对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种植和宣传力度,精耕细作,品种好,实有机肥,通过搞好销售策划,扩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结合朝阳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当地一些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回家乡企业务工。要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收益不大的山地,土质不肥沃的坡地,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发展林下经济;播洒草种,发展畜牧养殖。引导农民改变农业发展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给入手,推动农产品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有机产品、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发展之路;同时,结合朝阳实际,推动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夜经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发展。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力度。提升农业竞争能力,关键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约束。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面向农业农村科技重大需求,围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等关键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攻关,提升农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健全农业技术体系,坚持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并重、技术集成与成果组装配套、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农科教协作与产学研联合;加强农业科研机构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公益性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与创新;积极发展市场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搭建农技供给者和需求者高效对接的平台。 第三,搞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除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污染风险日益加大。必须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给予足够的关注。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农村生态环境是底蕴。不能把城镇的一些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外迁入农村地区,把新引进的污染企业或者具有潜在污染危害的企业也布局到距城镇较远的农村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旧账没有解决,又增加了新账,从而导致了农村、城镇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的日益增加。要增加农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增长较快,但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要强化农村生态治理的机制保障。要让国家投入的资金效益最大化,国家逐渐配备了一些农村生态治理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与管护机制,导致农村生态治理既没有运营组织,也缺乏管护经费,从而造成了这些设施的闲置与浪费。乡村振兴战略核心问题,是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要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要完善治理机制,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和推动农村生态治理。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是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农业农村的力度,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长效机制等,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农业农村更好发展,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建立涉农投融资平台,鼓励、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使更多适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发挥应有作用。 第四,不能忽视乡风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它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转变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乡风文明涵盖丰富的内涵,对中华优秀孝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扬光大,特别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伦理,以此提升和谐乡村建设,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要对特色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实施保护、开发、利用策略,特别是朝阳区域内三燕文化的保护,以及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要进一步强化新时代现代农民意识的培养,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为此,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振兴意识。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把现代化元素恰如其分地引入农村,把城市元素符合实际地引入农村,注重强化朝阳浓郁乡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第五,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当然主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第六,促进城乡融合。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提高城镇化水平,重点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村人口市民化;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上发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使其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应该广泛的在农村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帮扶困难群体、促进邻里互助、关爱儿童、保护环境、倡树文明新风等各个方面都凸显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采取加强对农村志愿服务的指导,扩大对农村志愿服务的宣传,增加志愿服务激励措施等方式,让志愿服务的力量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及职务:朝阳县东宇矿业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