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7 10:18 阅读量:4723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农村供水问题,提出“要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翻山越岭的管网,见证着要让所有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的决心和意志。(央视网8月16日) 星罗棋布水管网,人民幸福鉴初心。为了解决所有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年间,供水人的足迹遍布此前从未触达过的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找水源、修渠道。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十年间建起了8座水厂、603座调蓄调压水池,干净水流进了30多万东乡群众的家里。村民们不再需要靠毛驴驮水、靠水窖存水,整个山村也因有了水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宁夏固原山区,从位于泾源县的水库出发,先后6座泵站将水扬起了600多米,相当于近200层楼高,让230公里外一个700多人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随时都有自来水喝……像这样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今天的中国有50多万处。十年间,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仅“十三五”期间就有975万人告别了饮水型氟超标、120万人不再喝苦咸水,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状态,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让涓涓清流流入群众心田。星罗棋布的供水管网,鉴证着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初心。 水润百业千家富,乡村振兴水流长。水能解渴,更能致富。农村饮水工程就像一根管道,一头系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全国各地高度重视解决饮水安全这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农村饮水设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在内蒙古的杭锦旗,不需要再为缺水苦恼,村民们还有水来养起牛羊;在湖南湘西保靖县,有了水,当地的桃子和黄花菜都成了产业特色;在贵州大山深处的格头村,因为有了水,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十年间,曾经贫瘠干涸的土地上一座座水厂、水库拔地而起,供水管道纵横交错,让农村用水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我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如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在向亿万农民送去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有了水源的保证,产业活了、环境美了,人气越来越旺,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乡村振兴铺开斑斓画卷。源头活水变成致富甘泉,乡村里涌动的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浇灌着乡村振兴之花。 吃水不忘供水人,幸福不忘感党恩。小小一滴水,关乎大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旨在让农村居民在供水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质、同服务的供水待遇,基本建成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让农村人口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党员干部职工和村民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让“幸福之水”润民心、兴产业,浇灌乡村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村民们搬入稳固结实的新房,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孩子有学上、老人有养老保险、生大病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了医疗保险……“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我们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安居房”“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懂得珍惜和感恩,还要更加勤奋和努力,用勤劳双手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党的恩情洋溢在老百姓的话语里,唱响在老百姓的歌谣里,绽放在老百姓的笑脸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饮水是固农之本。以水兴农、以水兴产、以水兴商、以水兴村,写好乡村振兴的“水文章”,绘好乡村振兴的“水蓝图”,推动乡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许华凌) 【责任编辑: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