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4 09:01 阅读量:5164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重学习历史,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任人唯贤的经典范例不胜枚举,启迪深远。“任人唯贤”出自《尚书》“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意思是,重视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作用,并将“以德为本”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中国自古以来便坚持贤能治国的传统,力求通过贤能治国,实现真正的良政善治。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截杀公子小白,并亲手张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瞒过管仲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即位后,从他的师傅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是个忠实贤德之人,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管仲励精图治,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任人唯贤”的典范。 任人唯贤的思想论述浩大宏富,历久弥新。任人唯贤,立国之本。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用人方略虽各有特色,但中国传统社会对于“贤”的标准逐步趋于一致。孔子推崇“仁、义、礼”,孟子倡导“仁、义、礼、智”,墨子认为“尚贤者,政之本也”,董仲舒尊崇“仁、义、礼、智、信”,唐太宗认为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明太祖要求“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康熙皇帝更是直言“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任人唯贤”经过历史印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选人用人的金科玉律。历史告诉我们,能否安邦定国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任人唯贤、得贤而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拥有超长的时间纵深,经历了百折千回的锤炼,体现出政治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思索,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 任人唯贤的优良传统赓续弘扬,创新发展。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贤能治国,从未中断贤能政治的探索和实践。“任人唯贤”是中国共产党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和执行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古人治国的智慧和经验融入到治国理政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中华大地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好局面。 “人才强则国强,人才兴则国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许华凌) 【责任编辑: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