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0 08:15 阅读量:4117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三农”工作念兹在兹、反复强调,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海拔4000米,沟壑纵横的高原路、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覆满冰雪的乡村路、麦浪滚滚的田间路,串串足迹,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距离,印证着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份情怀,源自成长经历。“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总书记这样描述那段艰苦却受益终生的岁月。50多年前,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高原当知青,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的岁月,什么活儿都干过,啥苦都吃过。从“穷窝窝”里走出来,深知乡亲们的苦,读得懂锅里的穷,感受得到受穷的痛。在河北正定,跑遍所有农村。在福建宁德,到任3个月走遍9个县。到任浙江后,一年多时间深入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总书记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这位“黄土地的儿子”将对人民的赤子之情铭刻心间:“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 这份情怀,彰显不变初心。初心如磐,使命如炬。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便是我们的初心。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稳经济、促发展,脱贫困、奔小康,战疫情、抗大灾,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总书记把对乡亲们最浓的情,凝成千金之诺:“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书写出当代共产党人最生动、最真实的中国故事。 这份情怀,体现为民本色。“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在总书记心中,“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40余年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20多年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映射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之心。曾经被西海固的极端贫困所震撼,对宁夏的贫困群众念兹在兹,20多年间,习近平4次踏入这片土地。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习近平总书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点一滴带乡亲们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乡亲们谋幸福,为我们深刻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与本色。
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办事处 萧金波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