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5 07:44 阅读量:3814次
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文章《“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四十年后的当下,“人才九条”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广大党员应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在“人才九条”中细悟新时代的人才“法则”,探寻其中蕴藏的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密码”。 以“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决心,担当挖掘本土人才的“贤伯乐”,让本土人才“破土飘香”。“人才九条”中明确指出要“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因此,引进人才、选拔人才,不仅要眼睛向“外”,还应目光向“内”、看深看细。当前我们很多地区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较为偏远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让“人才九条”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应立足实际,精准刻画人才像,坚持按需引进、以人为主,防止为引而引、盲目攀比,实现从追求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要更多在本地农业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挖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让更多基层实用人才被发现、被重视,让更多人才在“家门口”成长成熟,绽放光彩。通过“拉网式”摸底、“地毯式”排查、“蹲守式”走访,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人才库”,让本土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能工巧匠“破土飘香”,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助力城乡快速发展。 以“礼贤下士、宾至如归”的诚心,栽好吸引外来人才的“梧桐树”,让外来人才“大展宏图”。“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习近平指出:“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从历史经验看,引才聚智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引进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当前,我们面对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更加渴求人才,而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就要依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才能吸引来更多人才。引才留才要实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瞻性布局创新平台,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优质资源,搭建与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落地的“空中走廊”,形成“建设一个基地,培养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企业,带动一批产业,服务一方经济”的发展布局。地方政府和引才单位要抢抓先机、广开进贤之路,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心、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以“有为者有位、能者居之”的开明态度,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 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打造培育人才梯度的“培育舱”,让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把人才“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注重“育好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人才梯度、避免人才断层、优化队伍结构,做好青年人才培育工作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人才九条”依然有着学习借鉴的意义,我们要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打造培育人才梯度的“培育舱”,当现在的“顶梁柱”发挥作用时,就要未雨绸缪地开始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做好“新才”与“老将”之间的“传帮带”工作。对于青年人才,还要敢于放手,支持他们挑大梁、担重任,鼓励他们挑战困难、勇攀高峰,并在培育过程中多一些信任与帮助,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应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能干事、真干事、干实事的青年人才选派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强边固防等吃劲岗位经风雨、长才干、强本领,让青年人才每遇“一堑”便增“一智”,每尝“一败”便进“一步”,奏响人才培育“渐强音”。
丹东市振安区司法局 孙晓奇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