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9 07:24 阅读量:4475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广大青年干部处于拔节孕穗期,是社会“大思政课”的核心教育目标群体。因此,我们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坚持聚焦目的、内容、方法的导向,面对广大青年干部这一大主体和大对象,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让青年干部所身处和熟悉的环境成为鲜活的沉浸式“大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大思政课”“善用之”的目标,以此来发挥出“大思政课” 举旗铸魂的新时代作用。
拓展优化顶层设计,形成“大思政课”的整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大思政课”的整体性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等都需要党的指导作为根本保障。因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好整合,不断完善“大思政课”的沉浸式教学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青年干部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立下鸿鹄之志,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促进文化谱系粘合,提升“大思政课”的感召力。中华传统文化谱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从《管子·牧民》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到《礼记·儒行》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都是丰富“大思政课”内容的好素材,我们应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青年干部沉浸式置身历史、领会历史、反思历史,树立正确的学习奋斗目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从知识获得、技能提升、人际储备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已,以获得综合竞争力。
深化红色资源运用,增强“大思政课”的穿透力。红色资源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源自党的不懈奋斗史、精神传承史以及自我革命史,其中党史故事、红色地标更是增强“大思政课”现实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资源。我们应在各种红色场域开展“大思政课”活动,以现实场景的冲击力,激发青年干部对所见所闻的深度思考,以这种身心高度沉浸的教育场景,有效调动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验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促进青年干部塑造理想信念,涵养担当意识,提高“大思政课”的“穿透指数”。
总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为广大青年干部打造好举旗铸魂的时代铿锵音韵,打通“传统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壁垒,把传统思政课堂延伸、沉浸至社会空间,坚持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情怀,把握国内大局,放眼世界大势,方能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河北省辛集市委宣传部 张天放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