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07:48 阅读量:4457次
7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受饥荒蹂躏的中国人民必然对粮食安全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进入21世纪之后,党中央更加重视粮食生产,从2003年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二十年锁定三农问题。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当好“田管家”、“特派员”、“守护者”,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筑牢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要在耕地保护上主动作为,当好“田管家”,落实藏粮于地。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基本国策。一直以来,都说农民离开了田地,就失去了依靠,农民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生活保障。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我们感同身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谁要是敢动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进行坚决的、彻底的、不死不休的斗争。同时要增强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强化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凝聚耕地保护工作强大合力,确保良田好土不丢一分、不少一寸,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要在科技创新上主动作为,当好“特派员”,落实藏粮于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从古至今,广大劳动人民通过兴修水利、改变耕作方法、改变种子质量、创造新的农业工具,来实现粮食的丰收。如今,农业科技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机械化耕种、收获,新型环保农药、肥料为农业保驾护航;超级杂交水稻、金麦106、科玉199、中黄13等种子应用广泛,进一步提高产量。 以创新为动力,引领群众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创新,持续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为关键领域农业基础研究提供长期性、持续性支持,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培育,将农村科技特派员这一项创造性实践深入推进,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增强农业科技服务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 要在绿色发展上主动作为,当好“守护者”,落实藏粮于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我国面临耕地退化、资源约束、面源污染等多重挑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生产链,是实现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东港被称为东北的“鱼米之乡”,这里的“鳅地大米”“蟹田大米”体现的是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东港北井子镇着手打造的“稻画船说”稻田画,每年为村里增加收益10余万元,体现的是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新的模式,新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大对农村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秸秆回收利用等的研究,发展循环农业模式,降低农药、兽药、化肥的使用量。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途径,开展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将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兼具生产、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辽宁省东港市住建事务服务中心 彭学奎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