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2 08:31 阅读量:4552次
有人说, “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也有人说过,“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近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火热“出圈”,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一盏冰清玉壶,一缕故乡之思,一份民族记忆,令无数国人动容。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小小玉壶,呼号的是历史认知。《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以文物为切入点更加具象的展示了中国19世纪那段屈辱的历史。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提醒着大家那段历史,也更加具象的加深了大家对历史的认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任何一个民族只有正视并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方能有美好的未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哭泣,而是正视曾经的屈辱,修正一条可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小小玉壶,浓缩的中华文化。黄河之畔,华夏文明历经霜雪千年、盛世岁月而延续至今,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守好民族的根与魂,就要重视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曾经的我们给了列强可乘之机,使得他们入侵圆明园,抢掠无数中国文物,令人心碎。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强大,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也越来越强,他们对中华文化视若珍宝,因此才有了《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契合了中华儿女对流失文物回归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国人守护文化基因的信心和坚定。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小小玉壶,唤醒的是民族担当。回望中华民族浩浩汤汤的发展历史,时代纵然不同,担当使命亘古不变。革命时期,仁人志士挑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担,“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以己之力投入到变革的浪潮中;和平年代,热血青年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踔厉奋发,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只有青年一代挺膺担当,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担当助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把握国际话语权。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文物终会堂堂正正地“回家”!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周村镇政府 白少岩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