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5 08:09 阅读量:4874次
基层宣传工作是党在基层的“喉舌”,是筑牢理想信念的“凝固剂”,是丰富群众生活的“调色板”,更是维护舆论稳定的“安全阀”。近年来基层宣传体系不断完善,但受限于基层人民文化水平不一,宣传形式单一,选题取材未“合民心”,致使宣传成果有数量无“浏量”,宣传活动能“感动自己”但百姓“视之鸡肋”。要让新思想、新文化、新政策“飞入”千家万户门,我们需把思想摆正,把话语讲“俗”用心用情选育素材,才能将基层宣传阵地打造为“稷下学宫”。
把思想摆“正”,将阵地用“活”。宣传工作成效直接反映党的各项政策是否在基层落实,但基层宣传工作往往属于“软指标”,部署“上纲上线”落实“虎头蛇尾”,文化活动室常年由“铁将军”看守,我们应“重识”宣传工作,减少宣传工作者“兼职”现象,在年终考核中提高宣传工作占比,同时要引导基层将文化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将陈旧书籍、设备“迭代升级”,并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文化活动,让基层文化活动室真正成为“学习殿堂”。
把理论讲“俗”,将政策讲“通”。基层宣传工作要认清学习主体,理清学习方式,百姓对理论学习“不感冒”,在个别政策落实中不支持,更多原因是在政策法规、利害关系上没有和群众讲明白,在理论宣传上喜欢采取读文件、专家宣讲等“灌输”式学习,对基层群众来说这样宣传只能“入耳”但不“入心”,要增强宣传的“鲜活性”,将晦涩难懂的理论“通俗”为“土话俚语”,将法规政策与现实案例相联系,用“故事化”将政策利害关系讲清楚讲透彻,这样才能让党的新理论、新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民心摸“透”,将宣传赋“情”。宣传工作需用心了解群众所需、所爱,要深入基层调研,从百姓日常生活中选育素材,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气,在田垄地头举办“茶话会”,把枯燥的“说教”变成走心的“唠嗑”,让基层宣传有温度;同时改变群众被动“接受者”的身份,改变宣传干部“大包大办”作风,深挖基层“宣传能人”, 设立“宣传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宣传工作不再是上级部门“单向发力”,最终使基层成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稷下学宫”。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苏童 【责任编辑: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