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3:04 阅读量:16408次
近年来,一些乡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融合举行文体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功能,不断拓展书屋服务内容、延伸阅读方式、挖掘书屋功能,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农家书屋既是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的主阵地、大平台,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对于助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农家书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聚焦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打造一批融合阅读、展览、宣讲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精神品质,让农家书屋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书屋。要坚持党建引领,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完善农家书屋运营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农家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丰富全民阅读的形式和内容,全面推进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要坚持文化赋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主阵地作用,以“党建+阵地+主题活动”服务模式,开展“理论宣讲”“读书分享”“技能培训”等系列文化下乡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惯的养成。 探索“农家书屋+”新模式,鼓励农家书屋和基层各类设施、场所、项目相结合,给书屋“做加法”,不断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和延伸服务,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动能。要积极探索“融合共建+”模式,将农家书屋与党员活动室、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融合共建,通过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强化书屋功能,提升书屋使用效能,做到“屋”尽其用,打造留守儿童“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新阵地、村民文化加油站,让小书屋真正发挥大作用。要持续完善“文化旅游+”模式,围绕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将农家书屋融入特色民宿和景区景点,打造“农家书屋+民宿”“农家书屋+民俗”“农家书屋+非遗”等模式,将图书融入科技小院、民宿、“乡村会客厅”等关键景点,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体验乡野阅读,感受乡村生活的“诗和远方”。要稳步推进“理论宣讲+”模式,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示范讲,以田间会、庭院会、板凳会等灵活方式为农户“充电”,以“乡音”传“党音”,用小事例讲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大变化”,“量体裁衣”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家门口,让新理论和好政策伴随着书香缓缓浸润人心。 数字农家书屋是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在数字化阅读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农家书屋让书香飘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服务。要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引导并帮助村民自主创作本土化内容资源,强化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富有乡土气息的个人场景化叙事进入用户视野,成为数字农家书屋乡村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唤起人们对自然田园和美好生活的诗意向往。要培养数字农家书屋品牌意识,以数字农家书屋平台为依托,借助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开创文旅阅读空间,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农家书屋乡村文化资源和文旅产品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要创新数字读书模式,积极布点“有声”书框、书架,通过开展“扫码听书”、“码”上阅读、云直播、云讲座等活动,打破时间空间局限,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读到喜爱的书,实现文化生活“云”共享。 采撷一缕书香,跨越山川河流,以文字作舟,将阅读的芬芳送到千家万户。农家书屋是守住家园、记住乡愁、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紧贴“三农”需求,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模式,发挥数字化优势,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注入农家书屋新动能。 作者:姜林科 【编辑:乔宇】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