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30 17:21 阅读量:7378次
“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前,青年干部大多是出“家门”、进“校门”再进“公门”的“三门干部”,虽然素质高、潜力强,但缺乏实践与磨练,工作能力不足,业务水平不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三门干部”将自身发展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的“大我”之中,转变思想、认清形势,始终保持好勤学不辍的“书生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气”、敢作敢为的“担当气”,在“变”与“不变”中先破后立,完成初生牛犊“三门干部”向能堪重任“三能干部”的转变。 从“三门”到“三能”,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勤学不辍的“书生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青年干部,如果只会“照本宣科”,对工作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便会“身子不正”、“底气不硬”,面对群众的咨询和发问就会不自觉地“打怵”。向“三能干部”的转变,应当始终秉持敏而好学的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单位勤学业务、工作之余多学理论,做到既专而精、又广而博,以深厚的知识功底,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潭春水”。在面对日常工作繁忙、事务较多的情况下,要统筹协调好“工学矛盾”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相融,以勤学不辍的“书生气”,深刻领悟学习的“真源头”。 从“三门”到“三能”,变的是视角,不变的是敢想敢为的“担当气”。“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从“院内可以晒粮”的晒粮干部到“与风沙作伴,同文化为友”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再到“手里有活、是个老手”的割麦书记赵峻岭……无数感人事迹体现的是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基层条件艰苦、情况复杂、责任重大,部分刚刚迈出学校“象牙塔”的“三门干部”缺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硬气和干劲,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第一反应是逃避、推脱,实在推不了、逃不掉的,也仅仅是想怎样交差,最终让工作成效大打折扣。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力军,关系到党能否“后继有人”,肩上扛着的不是轻飘飘的鸿毛,而是沉甸甸的时代重任,这不仅要求我们要饱含担当之心,更需要我们具备担当之能,将初心当作“心中火焰”,把责任当作“终身使命”,以敢作敢为的“担当气”,练就善作善成的“真本领”。 从“三门”到“三能”,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革故创新的“精神气”。“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从芯片研发“被卡脖子”到华为手机“遥遥领先”,从“杂交水稻”核心攻关到“超级水稻”亩产过千,从5G“远程医疗”到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次次彰显着革故创新的“精神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向“三能干部”的转变,需要在思想上创新,在工作中求变,用好“创新”的“指南针”、牵好“开拓”的“红头绳”,以此驱动“效率引擎”,让办事速度“快上一拍”,为民服务“快上一步”。要充分发挥自身“脑子活”的优势,做敢为人先的“开拓者”,用灵活的方法攻克问题的“难点”、疏通业务的“堵点”、擦亮工作的“亮点”。以革故创新的“精神气”,掌握干事创业的“真方法”。 作者:苏子昂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