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1 16:17 阅读量:6215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乃是推动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兴城市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深度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精心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促使广袤乡村产业愈发兴旺,广大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兴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特色产业丰富多样。兴城花生已有百年种植历史,坐落于北纬40度的“世界花生黄金产业带”,其黄曲霉素含量几近为零,被列为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及欧盟等国家,出口量与出口总值在辽宁省独占鳌头。凭借卓越品质,赢得“世界小粒花生看中国,中国小粒花生看辽宁,辽宁小粒花生看兴城”的美誉。当下,全市花生种植面积超80万亩,年产量约24万吨,拥有花生加工企业200余家,个体工商户2100多户,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红崖子镇已然成为东北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量高达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60亿元。9月27日,2024年中国国际花生年会在兴城盛大举行,全球花生产业顶级专家学者与行业龙头齐聚一堂,分享前沿技术与成功经验,共同探寻国际国内花生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年会期间,来自美国、阿根廷、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印度等多个国家花生协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实地参观了兴城市花生繁育基地、加工集聚区和产业园,全方位了解兴城花生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资源优势与产业规模,达成意向合作总值约1亿元,为兴城拓展国际合作、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空间,犹如一针强心剂注入兴城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 这边花生年会隆重而盛大,那边南果梨采摘热闹且忙碌。金秋十月,正是碱厂红南果梨成熟收获之季。在兴城市碱厂满族乡白庙子村碾盘沟红南果梨产业基地,成熟饱满的红南果梨挂满枝头,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诱人光泽。梨农们穿梭于果园之中,忙碌却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采摘、挑选、装筐等工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幅美好的“丰”景画面跃然眼前。红南果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闻名遐迩,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贡梨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2014年,碱厂红南果梨注册“石湖沟”商标,成为国家认定的无公害产品,乃是碱厂满族乡土特产品的“王牌”。每逢红南果梨上市之际,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果园里车水马龙、购销两旺。目前,碱厂满族乡红南果梨及其他水果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精品水果220万斤,特色水果助力果农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土特产不仅是地域特色与经济价值的完美融合,更是地方文化与历史底蕴的生动展现,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兴城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充分挖掘发展潜能,打造出大寨满族乡“大根萝卜”、沙后所镇“粘豆包”、三道沟满族乡“SOD 苹果”、曹庄镇和徐大堡镇“多宝鱼”等一系列土特产品牌,推动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全新经济增长极,提升兴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如今的兴城,迎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机遇,阔步迈进全面推进特色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快车道。兴城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立足资源禀赋,增强特色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高质量的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渤海湾畔这颗璀璨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共兴城市委组织部)
【编辑:张大勇】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