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9 15:15 阅读量:17362次
许多人提到辽宁阜新会说,哦!那里是“玉龙故乡”,事实上这个“玉龙”所指并非是玉制成的龙,而是指在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中华第一龙”和“世界第一真玉”! 10月16日,“千年古道 诗书之路2024中国著名作家辽西走廊文化行”活动来到查海遗址博物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玉龙故乡的真正理解应该是“玉·龙故乡”。 据悉,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北查海村西南约2.5公里的向阳台地上,于1982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自1986—1994年共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房址、窖穴、灰坑、墓葬、龙形堆石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玉器,动物遗骨和植物碳化物等遗物,经碳十四测定并加树轮校正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查海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评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于1992年9月建成开馆,是查海遗址的保护、管理、展示、研究和宣传机构,其基本陈列定为“玉龙故乡 文明发端—查海文化展”。 来到查海遗址的室外展示区,可以看到聚落在中央区的一条龙形堆石,其采用大小均匀红褐色天然石块人工堆砌摆放出来的,石块大小在8-12厘米之间。龙形堆石全长19.7米,头部宽约3.8米,龙身宽约2.2米。龙形堆石的龙头、龙颈、龙体、龙尾、龙爪等摆放分明,石块从头到尾排列有序。 龙的前身较宽大,石块堆积较多、较厚,身体前部下方石块堆砌出像足又像云雾的衬托物,由头、身体向尾部石块逐渐变薄、变少,尾部更加松散细小。总体上观看是头向西南,昂头张口,身体呈弯弓状,尾部渐近变细摆向东北方向,若隐若现,给人巨龙腾空飞舞的态势,栩栩如生。 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形象,堪称“中华第一龙”。 查海文化的第二个典型代表就是玉文化。查海遗址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文化交流的枢纽,既有利于文化的成长,又利于文化的传播。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全部为透闪石、阳起石软玉,即真玉。中国的软玉矿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和田、四川的汶川、河南的淅川、江苏的溧阳、台湾的花莲、辽宁的岫岩等地。查海文化时代交通不发达,所用玉器可能就近取材,距离查海遗址最近的软玉产地就是岫岩,查海玉器从质地、色调、光泽几方面,绝大部分都与岫岩透闪石玉料标本相近。而岫岩软玉即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对东北亚史前文化影响重大。 正因出土了中华第一龙和世界第一真玉,1991年8月21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北京为阜新首届玉龙文化节欣然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苏秉琦先生为查海遗址含义深刻的这八个字题词,阜新因此而得“玉龙故乡”的美誉,这不仅是对阜新源远流长的 8000年查海文化给予的肯定,更是对查海文化博大精深的“玉和龙”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也确立了查海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发端的地位和作用。 在文化采风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八千年前查海人在此定居农耕,创造出辉煌的玉和龙文化,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精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与见证。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查海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万年文明的起步,确立了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进程中发端的地位,成为了新时代阜新的文化标识。促进查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富有文化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查海文化弘扬起来,使收藏在查海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在大地上展示的查海遗址都活化利用起来,提升查海文化的影响力,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艺桥 郭蕾) 【编辑:孙滢茜】 【审核:王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