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7 19:22 阅读量:1372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7.28”是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同在7月份,意味深长,令人感慨万千。
笔者不仅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幸存者,也是新唐山建设与发展、跨越与腾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文章的开头,之所以把建党95周年和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并列在一起,就是昭示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把“感悟”和“感恩”作为永恒的记忆和回报。千言万语汇成这样几句话: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共产党和人民子弟兵亲;千好万好没有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唐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唐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唐山的跨越发展和腾飞;没有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同心同德和无私援助,就没有新唐山创造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凤凰传奇”!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国家和省、市主要媒体都在大篇幅地报道唐山40年来的历史变迁、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唐山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从大视野、多层面、多角度,生动地描述了新唐山的整体面貌。笔者作为唐山家门口的作者,今天有意侧重这样一个话,也算是“老调新谈”吧!被世界罕见大地震毁于一旦的唐山,为什么可以重获新生,如今像鲲鹏一样展翅雄飞?当年被西方媒体断言“从地球上永远抹掉了的唐山”,为什么又像巨人一样拔地崛起、顶天立地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创造这一“世界奇迹”究竟靠的是什么?从唐山的崛起振兴和跨越腾飞中使人民深深感悟到: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是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这个答案千真万确、颠覆不破!
从感悟中凝固不忘。每一个唐山人永远都不会忘记,是40年前的“7.28”那场世界罕见的大地震把唐山顷刻间毁于一旦,有24.2万人丧生,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处于全面瘫痪。凡是亲历过这场大地震浩劫的人都会把当时的悲壮情景铭记在心、终生不忘;震后出生的一代新人,虽然没有遭受过那场灭顶之灾的劫难,但从家人和长辈们的悲痛回忆讲述中,从矗立在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的无声昭示中,从弘扬和升华“抗震精神”的伟大实践过程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悟“新唐山来之不易”。
唐山人民世代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危难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地震发生的当天,党中央就向灾区发来慰问电,先后两次派慰问团飞抵唐山,视察灾情,指挥救灾,慰问伤员和群众。并迅速组成了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建唐山的决定。由国务院及18个部委组成的抗震救灾、恢复建设工作小组,奔赴唐山组织领导重建工作。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唐山视察,对唐山恢复建设作了重要指示,为重建新唐山指明了方向。在地震最艰难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领导与唐山人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度过了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全国各地和人民解放军的无私支援和全力救护。地震发生后,有10万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3万多名医疗队员、2万余名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日夜兼程,赶赴灾区,舍死忘生地投入抢险救灾;全国各地紧急动员、捐款捐物,送粮送水,送医送药,大批救灾物资从祖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唐山灾区,全国各地派出的1300多人的专业防疫队伍,有效控制了灾后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为重建新唐山,国家拨款43亿元,还有大量钢材、水泥等建筑物资,并从全国调集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7万建筑大军和省内20万建筑工人,展开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重建新唐山的大会战。仅用了10年的时间,唐山恢复建设基本完成,新唐山拔地而起。一些外国人惊叹道:“这样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办不到的!”在唐山抗震10周年前夕,笔者作为唐山市委、市政府“两办”起草通过省委、省政府转报中央、国务院的《唐山抗震10后年恢复建设情况的报告》材料组成员之一,对当时的一些惊天动地的场景和详实的数据、包括抗震纪念碑文的内容至今记忆犹新、铭记在心。新唐山的一砖一瓦和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聚着全国人民、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建设者及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驻唐各部队在唐山恢复建设和发展振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没有社会主义好!爹亲娘亲不如子弟兵亲。”这是唐山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从不忘中激发动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唐山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到飞速发展、创新发展、奇迹连连,闻名世界。这个答案已经在唐山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共识。就唐山750多万人民而言,答案就是催生激情和动力的源泉。唐山人民始终在不忘中激发动力,在感恩中回报社会。爱心奉献、义务担当就是唐山人民的博大胸怀和自觉行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唐山的抢险队和志愿者不惜一切代价,火速驰援、昼夜兼程,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用爱心温暖了灾区人民,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唐山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一座明珠城市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门户,40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帮助下,唐山人民大力弘扬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和“特别能战斗”优良传统,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唐山人民不负众望,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识,在全省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国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让动力转化为成果。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唐山人民并没有为40年来取得的辉煌就而陶醉和满足。而是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唐山人民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铸成的“抗震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召唤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时代强音。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大力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绿色崛起”中,牢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激发和释放广大干部群众中蕴藏的强大生产力和正能量,同心同德谋发展、激情干事创辉煌,在加快唐山转型升级、建设沿海强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的“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宏伟目标,大步跨越、一往无前。让强大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成果,致力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和历史辉煌!
作者:许贵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