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1 14:23 阅读量:2297次
今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表彰大会上,来自我省的沈阳市纪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组、黑山县纪委、北票市纪委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纪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金海玉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吕鸿鹏等8名纪检干部受到嘉奖。
这是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亮丽成果。
“打铁的人”自己先得成为“铁打的人”,经得住千锤百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铸魂:树立“四个意识”锤炼坚强党性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已成为全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遵循。
纪委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魂”。省纪委常委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严格的政治洗礼和严肃的政治生活,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高政治觉悟、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干部带头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学思践悟,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性上“补钙”“加油”。
既要“学”,更要“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十八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强化党内监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
队伍在正风反腐的实践中经受磨砺,党性在监督执纪的过程中持续升华。
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严查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严查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坚决整治扶贫领域各类违纪问题……一项项正风反腐举措的扎实推进,确保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在辽宁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锻造:选贤任能苦练内功
“最近在看什么书?你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沈阳市纪委机关在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时,专门设置推荐关、面谈关等“六关”,还成立考察组进行家访、社区访,对备选对象精准“画像”,全方位了解。
“纪检监察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承担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必须做到选拔标准更高、选拔程序更严。”省纪委常委、沈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冬石说。
近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从监督执纪问责的需要出发,打开选人视野,推进干部交流,从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补充选拔优秀干部,着力改善纪检监察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和经历结构,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省纪委贯彻落实中央纪委要求,制定出台各市纪委书记、副书记等四个提名考察办法,认真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让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脱颖而出。2016年以来,结合各市纪委换届、企业高校党委换届、派驻全覆盖,共提名考察市纪委书记10名、副书记23名,派驻纪检组组长17名,省属企业及高校纪委书记28名、副书记18名。完成省市县乡四级纪委换届工作,在新当选的省纪委委员中,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达到80%;市纪委委员中,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达到72.7%。
苦练“内功”,为纪检监察干部“强身壮骨”。省纪委每年选调500余名干部参加中央纪委各类培训班,开办信访举报、执纪审查、审理业务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干部千余人次,持续提高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水平。
“以抓学习熟知党纪条规、抓实践增强业务能力、抓规范提升工作标准,不断提高监督执纪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学条规、提能力、促规范”岗位练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省纪委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新要求,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能力、政策把握能力、分析研判能力、执纪审查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固本培元。
锦州市纪委依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编撰了《监督执纪常用文书手册》,成为纪检监察干部的工具书。辽阳市白塔区纪委启动培训“小课堂”,每堂课确定一个小主题,时长半小时,给纪检监察干部“加餐”。文圣区纪委组织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考试,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人人“过筛子”。
“平时也按规则开展工作,但一到考试较真的时候,才知道有些地方还吃不准,得继续加强学习。”文圣区纪委党风室主任祝煜文说。
定型:聚焦主责主业当好“护林员”
省纪委机关具有纪律审查职能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增至总数的2/3;对全省纪检机关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三轮清理,减幅达89.3%。这看似简单的一加一减,却是省纪委深化“三转”实打实的工作成果。
近年来,省纪委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自己的职责定位,为自己的行为定型,聚焦主责主业更加清晰有力。完成省市县三级纪检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把机构和人员配置向执纪审查和监督工作倾斜,使监督执纪一线力量得到增强,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仅县级纪委纪检监察室数量就达到330个,比调整前增加151个,占内设机构总数的37%;监督执纪部门人员占机关人员总数的60%以上。
清理和精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把不该干的工作交出去,把该负的责任扛起来;规范和清理纪检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省管企业、高校纪委书记分工和兼职,开展市、县两级纪委“三转”“回头看”和整改,防止职能发散现象反弹,不断向监督执纪主责主业聚焦。
“边‘瘦身’边‘强身’,我们能把更多力量用在监督执纪问责的‘刀刃’上。”营口市鲅鱼圈区纪委副书记张天佐说,区纪委主动收缩战线,将“非主业”交出去,使从事纪律审查工作的干部占比增加至七成。
转职能的同时,转方式、转作风齐头并进。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转变过去“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观念,从盯违法转向盯违纪,重点对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今年前9个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共处理24753人次,占比呈“倒金字塔”形分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得到充分体现。
“三转”让“护林员”们心无旁骛地“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派驻更是前移监督探头,拉近了“护林员”与“树木”的距离,更好地“站岗放哨”。
省纪委改革完善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5年,在省委办公厅等7家单位新设派驻机构;2016年,加大综合派驻力度,省本级纪检机构由52家减少到35家,监督单位从52家增加到110家,实现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2017年,加大综合派驻力度,坚持内涵式发展,整合编制职数,市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工作得到深入推进。
“要把这次廉政谈话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从严要求自己,绷紧廉洁这根弦。”今年9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对综合监督单位43名新任职处级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对这些新干部提出要求。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完善派驻机构干部考核评价、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激发干部监督执纪内动力。”省纪委组织部部长高学善说,通过校准职责和定位,派驻机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不断凸显。
淬火:刀刃向内严防“灯下黑”
过去一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清理门户、自我净化,共处分56人、谈话函询93人次、组织调整29人,对姜增杰、杨冬雁等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执纪者必须遵守更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必须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几年来,省纪委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将严格监督管理自身的螺丝越拧越紧,坚决防止“灯下黑”。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手电筒”先照自己,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加强执纪审查链条各环节的监督制约,健全内控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组建内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打响解决“灯下黑”问题的持久战。
——“严管就是厚爱”。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执纪审查中设立临时党支部,将自身建设与执纪审查相结合。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时刻提醒执纪人员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
——“把自己摆进去”。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观看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案件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姜增杰等人的违纪案件就发生在身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朝阳市纪委干部陆春佐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以姜增杰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为契机,今年五四青年节,省纪委组织机关青年纪检监察干部参观辽宁反腐倡廉展览馆,重温入党誓词。
“千锤百炼”“净化提纯”,让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百炼成钢”。在腐败与反腐败的严峻考验面前,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接受监督,做到正人先正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赖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