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6 13:57 阅读量:2330次
四季轮回,岁月更迭,但重要时刻总是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且永不销蚀。
一年前的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辽沈大地,一路风尘仆仆,问发展、察社情、看民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再次对干部作风提出殷切希望。
“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谆谆教诲激励奋进。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阶段的辽宁,迫切需要一大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冲锋陷阵、攻城拔寨,以成就振兴伟业。
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
辽宁之变,由上而下。
一年来,省委坚持以上率下,带头转变作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工作,着力巩固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成果,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
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越来越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推进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总书记深情牵挂的这片土地,在这个金秋里,收获了沉甸甸的硕果。
全省经济形稳势更好,量增质更优。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成为常态;
大项目渐次落地,辽宁再次成为投资热土;
群众“堵心”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件件得到解决;
……
勇立愚公志,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辽宁,正以干事创业的强劲头,迎来振兴发展的好势头,在重塑环境、重振雄风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筑牢根基 提升一种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曾经,辽宁政治生态遭到破坏,干部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有些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些人“官本位”思想重,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看似作风上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理想信念严重缺失。
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从“强党性”这个“根”上找答案。
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省委坚持以上率下,从省委常委会做起,多次开展专题学习,学习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信仰的种子生根,让党性的底子厚实,从思想深处建起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火墙”。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我省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组织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及县(市、区)委书记专题研讨班深入学习。
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坚定。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不断提高,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2018年东北之行,总书记深刻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个短板”,特别提到思想观念存在短板。
“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除思想之锈,破行为之陋。自去年11月,我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着力破除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
思想观念在变,干部作风也在变。
“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葫芦岛兴城市环保局局长张永强深有感触。一年来,兴城市以严格的环保要求倒逼产业升级,研究制定沿海渔业养殖整治规划。“我们要一年接着一年干,力争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年接着一年干。”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求“显绩”,深耕“潜绩”,一项一项工作扎实推进。
“不追原因,只想办法,”更多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理旧账、认新账”,不躲不闪、不推不拖,奔着矛盾去、针对问题改。一年来,各地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被“起底”,更多的半截子工程被接续,更多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难点”被打通。
党员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中、在解决一件件问题中日益彰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树立导向 强化一种担当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错”的思想顽疾,一度制约我省一些干部担当作为,成为阻碍振兴发展的“软钉子”。
“要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一语中的。
“不转作风就转岗,不换脑筋就换人。”省委大刀阔斧转作风,激励干部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叫响“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及我省实施意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一套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建立起来。
树立“风向标”。“靠工作、实绩、人品和公认”选人用人标尺树起来,一批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干部被“量”出来、“用”起来。
用好“指挥棒”。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奖励、评先选优、干部使用挂起钩来。科学的考评体系如同杠杆,其结果与预期相吻合: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亮出“兜底器”。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合理精准容错,突出正向激励,出台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跟踪帮助”和“重新任用或者提拔使用”两个办法,给党员干部吃了“定心丸”。
把担当者用起来,敢于担当便蔚然成风。
我省党员干部直面困难和问题,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谋思路、想办法,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第一批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问题23965个,推动解决15585个。
门好进、脸好看,关键还要事好办。一对一定点跟踪服务,前期介入,及时疏解难点、堵点问题,一年多来,享受到“项目管家”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
位于铁岭调兵山市的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就受益于此。“市发改委等部门派来专人服务,有问题能随时解决。”项目负责人柳树海说,“从筹建到投产,企业就是把审批材料准备好,连跑腿都不用。”更多的市场主体感受到了这种“亲”“清”的作风之变。
“吃老本、等靠要”的故步自封,“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光说不练、做而不实”的漂浮作风逐一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
真抓实干 夯实一种作风
“只有干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推进振兴发展。”一位干部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写道。
辽宁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党员干部就要有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
脱贫攻坚既是检验干部为民服务的试金石,也是淬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
“咱村还没变富,我不能撤。”铁岭市昌图县泉头镇农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马新国话语里透着坚定。
2018年,我省选派的1.2万名驻村干部以“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任劳任怨绝不认输”的精神状态,带领15.43万人脱贫、519个贫困村销号、6个省级贫困县摘帽。
政府牵线,银企对接,“三方联动”。这是今年省工信厅党员干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找到的一把“密钥”。目前,省工信厅已成功帮助盘锦宝来集团落实银团贷款100多亿元,全省110个高质量工业项目被纳入“三方联动”试点,意味着有更多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得到“活水”滋养。
以“坚”“难”问题为抓手,我省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淬炼硬作风。凭“硬作风”才能担“硬任务”,凭“硬作风”才能啃“硬骨头”。
改善生态环境是一“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向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和农村环保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城市优良天数达296天、比上年增加19天。今年以来,辽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难”。
痛点处自揭“疮疤”、刀刃向内,短板处摆丑亮短、自我革命,将痛点变亮点,把短板变优势。我省推出全国首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实施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把群众的“一件事”落实为政府服务的“一次结”。
夯实的是“硬作风”,转变的是“软环境”。“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上午提交手续,下午就拿到了全部要件。”更多的投资者体验到了“辽宁速度”。谋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作出时代注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作风形成“强磁场”。
今年以来,华晨宝马沈阳新工厂开工建设,恒大集团投放2800亿元投资12个项目,华为、腾讯、京东、光大等企业集团纷纷与辽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海关外这片土地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好作风架起连心桥。
“群众困难在哪儿,党员办公室就设在哪。”本溪市溪湖区彩进社区党员干部在“不变”的客观环境中探索主观的“变”,为群众解决闹心事、烦心事。也正是党员干部这种主观的“变”,群众拿到了期盼多年的房产证,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垃圾异味问题得到了根治……好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作风决定作为,作风就是力量。好作风成就新发展。
上半年,我省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源自于有意的作风转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撸起袖子,俯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振兴大业、担纲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