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7 14:14 阅读量:1739次
原标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成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纵深推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今日起,本报开设“礼赞70年·理论专栏”,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组织人事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探索新时代的奋进之路,敬请关注。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就,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组织严密、联系广泛、充满活力的广大基层党组织,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其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基层建立了广大的基层组织,并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地位、面临的环境、条件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195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针对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布不平衡问题,明确要求,着重在城市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新区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此后,党的基层组织从少到多、从弱到强,虽经历曲折但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坚持按单位、地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依托各类园区、商会楼宇、商圈市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依托行业和产业链组建、结合功能性团队等多种方式设置区域性和功能性党组织,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量达到9059.4万名,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448.8万名增长约20倍;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增加到461.0万个,从1949年的19.5万个增长近23倍。可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员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巩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分布广泛、严密完善、不断发展、富有活力的广大基层组织,始终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强的基层基础。
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探索形成了经常性开展党内组织生活的有效形式,如实行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党小组会等党内生活制度,也创造以整党整风集中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运用这些形式加强执政条件下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比如,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春的全党整风运动,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的整党运动,1957年到1958年夏开展的以整顿“三风”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63年至1966年“四清”运动中的整党,等等。这些整风整党运动,对于巩固党的基层组织、整顿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过去的教训,我们党创造了通过制度化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党内教育和党的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修订了加强农村、城市、机关、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党内法规文件,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另一方面,坚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集中教育这一行之有效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目前正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证明,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对于保持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政治上的先进性纯洁性,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广大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组织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思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中就非常明确。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其中第八项即“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强调在和各项工作任务密切地相结合而不是相分离的条件之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1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问题时,再次把经济建设和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与发展党员联系起来,专门讨论了整党建党问题。1952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增强党的战斗力,迎接国家建设的伟大任务》的社论,强调“整党和建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并以领导和推动国家建设为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党的组织路线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广大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创新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也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组织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比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党建工作;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把党的建设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加快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营企业党组织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推动企业合法经营、提高发展质量,等等。各类基层党组织都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在完成本部门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中,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中不断巩固自身,保持强大战斗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