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方阵地 保一方平安
——记防疫战线的应急先锋张磊
随着国内疫情形式呈现总体稳定,外防输入已成了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入境人员隔离酒店也就成了防控疫情的一个重要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疫情防控志愿者从容挺身对死神,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安全长城。
已有35年党龄的张磊,是沈阳市应急战线经验丰富的老同志。2021年9月,张磊荣幸地成为沈阳市应急管理局第12批支援隔离酒店志愿者。
2020年3月,沈阳市应急局征召了第一批志愿者。最初的几批志愿者服务时长是1个月,但后续由于志愿者服务热情高涨,加之为了节省培训资源,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增加到了3个月。
“每次征召志愿者,同志们报名都非常踊跃。召第一批志愿者时,我就报了名,但上级还是选择了让年轻的同志先上。这次已经是第十二批志愿者了,终于轮到我了。”张磊说。
张磊表示,能到隔离酒店这样的疫情前线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一名老党员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
把繁琐工作做细做实
穿上防护服,和工作组、医疗组一同维持秩序、核对名单、采集信息、测温、协助医务组对入境人员进行核酸、血清采集,然后陪同入境人员到隔离酒店。这是每一次接待入境人员的服务流程。一架飞机上的入境人员,多的时候有一百七八十人,要逐一对机上乘客进行登记检测。这项工作非常耗时,加之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工作几个小时,张磊的脸颊上就会流下汗水,护目镜也会结满水气。
张磊说:“做这个工作很辛苦,但我必须得保持热情、细致、周到,得叫他们满意才行,不然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日常接待工作非常辛苦,但志愿服务中真正的难题,却并不是这些,而是语言文化不通带来的不便。张磊负责的是韩国、日本航班和宝马工厂的德国专班。因为入境人员中许多都讲韩语、日语,用的手机也是韩国、日本手机,所以沟通交流上的障碍,也会引发一些问题。
把人文关怀传递给每个陌生面孔
有一次,张磊在酒店接待一架航班的入境人员,所有人都在有序扫码登记信息时,却有一对年轻情侣模样的人,站在队伍旁边,既不说话,也不询问,就是在那不停的东张西望。张磊发现异常后,就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但两人却还是不说话。
张磊继续耐心的说:“你们不要客气,到这儿就像到家一样,有什么问题只管说出来。我们会尽力为你解决。”在张磊的热心询问下,两人终于开了口。原来这两人都身患疾病,其中一人有抑郁症。这次是专程从日本回国看病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磊帮助两人进行了登记采集等工作,随后又嘱托医疗组和酒店方面予以特殊照顾。
像这样有特殊情况的入境人员并不少见。在接机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朝鲜族的老年人,除了言语不通外,还有的不会使用手机特殊操作。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磊凭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都能迅速与对方建立信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顺利完成登记采集等工作。“入境人员住进隔离酒店后,隔离期间不能离开自己的房间,时间一长,隔离人员也会产生不小的精神压力,有的人甚至情绪激动对志愿者发火。及时了解隔离人员的需求,并给予关怀,也是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之一。”张磊说。
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当
入境人员进入隔离酒店后,志愿者也与入境人员一样,要进行封闭管理。等入境人员解除隔离后,志愿者还要继续隔离,隔离结束后,志愿者才可以回家休整几天。三个月的志愿服务周期内,张磊与家人团聚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为了疫情防控大局,张磊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暂把个人情感和家庭幸福搁置一旁。
将解除隔离人员送离酒店也是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环节。解除隔离后,仍要对解离人员进行两次的核酸和血清检测,志愿者还要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协助医疗组展开工作。像吉林等外省路途遥远的客人,要等到全部接走,也要六七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志愿者要一直保持服务状态,这对张磊这样年龄较大的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相比于日常服务工作的劳累,近距离接触入境人员所带来的感染风险,更时刻威胁着每一位志愿者。虽然志愿者上岗都要经过严格的防疫培训,但相比于安全环境下生活的普通市民,志愿者的感染几率仍然要高很多。
面对繁杂的服务工作和高于常人的感染风险,张磊表示,越是严峻复杂的环境,才越能考验一个老党员的责任使命意识。不论疫情环境如何复杂多变,他都要认真履行志愿者职责,尽自己的每一分力量,与所有防疫工作者一起将疫情阻止在国门之外,用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三个月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么多的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同样有着对疫病的担忧,对亲人的牵挂,但在危难中,他们依然奔赴前线。让我们在新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以此文向所有御疫于国门之外的一线志愿者和医务人员致敬!
【责任编辑:崔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