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终秀,我们邀请的中场嘉宾是Beyond,今年邀请黑豹唱了《无地自容》,好像回到20年前自己唱卡拉OK的岁月。经典永远在,潮流还会回来。
就像我们今年年终秀的主题“周期之魅”,什么是周期呢?周期就是你在某个时间创作了一首歌、一本书、一个产品,若干年后,甚至几百年后,仍然有人记得你。我们今年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也是想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寻找确定性,以及这种戏剧性背后所存在的种种原因。
只有这样,当我们展望2022年的时候,才会发觉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潮流,都有它的断点和连续性,我们会在周期背景下讨论即将到来的2022年——K型时代的新活法。
展望之前,我先向同学们做一个汇报,2021年我做了哪些事。
第一件事情,写了一本书,叫《人间杭州》。今天我们在杭州的小剧场做这场线上直播,这个剧场离我十几岁时候的家——浙江大学求是村只有600米,所以我的少年是在这一带长大的。我在这个城市居住了40年,非常感谢杭州给了我一次叙述它的机会。
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对生命和生活有了一个感悟。我认为杭州并不是所谓的天堂,为什么呢?因为天堂只有欢乐,而人间有悲喜,悲喜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感谢这个城市给我带来对生命和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件事情,跑企业。去年我跑了68家企业,今年跑了62家,好像比去年偷懒,少了几家企业,不过基本上平均每个礼拜有一家企业。所以我在年终秀演讲中所举的案例,基本都是我用脚跑出来的,用眼睛看到的,通过这样一场演讲呈现给大家。这60多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智能工厂和新国货企业,也就是这两年我比较关注的领域了。
第三件事情,或者说我们吴晓波频道做的一些事:我们在东莞举办了一场千人级的制造业峰会。大家知道,在2021年要举办一场千人峰会有多么困难;我们发起了一个新国货的评选,叫做金物奖;我们制作了一台新国货综艺节目,每一期都是全国卫视同时段的收视冠军;我们发布了两份白皮书,《新中产白皮书》《新国货白皮书》,从新中产需求角度和新国货供给角度,分享我们对当今消费市场的观察。
这些工作其实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做,未来几年也仍然会继续,希望在每年年终秀上,都能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
去年年终秀的演讲《预见2021》,我们做了几个“预见”,有几个实现的?
我们认为2021年将会出现进口替代科创新潮,确实出现了。2021年,全球仍然受到疫情巨大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专精特新”成为了今年搜索的热词。
“云上中国”初露峥嵘,产业智能化。中国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上的能力进步,正在渗透到每一个企业的细胞和我们的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赋能型平台,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大型制造业企业也在将自己在过去几年里所形成的智能化能力,向同行业做渗透和赋能,还出现了一些小的初创赋能企业。“云上的中国”已经在2021年呈现出它的规模。大家知道,今年东京举办了奥运会,而阿里云是奥运会全球官方唯一云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的云能力正在向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输出。
百万直播——我去年说了一句话,“2021年每一家公司都可能有一个直播间”,今年这个事情应该是已经发生了。我们在这场做直播时,全中国同时有超过100万场的直播在进行。有的是在卖商品,有的在卖知识产品,有的在分享生活。当然在这个行业今年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一些头部网红因为偷税漏税遭到了处罚,非常可惜。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去过一些直播公司,他们从晚上7点开始,灯火辉煌,一直要播到凌晨1点、2点,下播后再有2个小时去选货,选货之后再有1个小时时间准备第二天的直播。所以他们下班的时间基本上是凌晨3-5点。所以,虽然他们中有一些人因为偷税漏税受到了处罚,但我相信这并不会影响直播产业在2022年,仍然会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除非有新的模式能出现并替代它。
我们每年年终秀到来之前,都会有一个工作,就是邀请全中国50多位经济学者,来预测一下即将到来的2022年,以及他们对某一些关键词的看法。今年我们看到了这些数据。
关于宏观经济。在2019年时,认为经济持平的经济学者各一半。到了2020年,88%的学者认为经济会向好。但到了今年,对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53个经济学家居然出现了极端的意见分歧,31%的人认为经济会向好,31%认为经济会持平,34%持悲观态度,也就是各占1/3,这是过去三年里没出现过的,对宏观经济分歧最大的一年。
关于中美关系。我们看到有超过一半的经济学者认为,开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到了2022年,对抗会趋缓。希望能够在一个趋缓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出现一次新的融合和新的交集。
关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于这组关键词,学者们的意见相对比较统一。有50%的人认为2022年资本市场是上行的,32%的人认为持平。而三年调查里,第一次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2022年房地产市场会趋冷。
关于全球化。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始,全球进入逆全球化的浪潮和周期。2021年,我们在供应链、在全球贸易流通,甚至是在跨境电商所遭遇的诸多挫折、狙击和竞争,都是逆全球化环境所带来的。我们看到,有58%的学者认为,2022年全球化形势跟2021年基本上类似。
关于疫情。这是比较接近的数据,有63%的人认为疫情大概跟2021年比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全球仍然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各个国家对疫情的控制决定了这个国家经济复苏增长的可能性。
这是53个经济学者对2022年的看法,供观众朋友们在判断未来该如何投资,该怎么消费,或者在哪些领域做消费时,做一个小小的参考。
在这些背景下,我们再来讨论,2022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有可能发生哪些新的景象,或者哪些景象会在2022年,出现新的微迭代呢?
预见2022的八大预测
01“K形时代”抗疫常态
我对2022年的第一个预见是,“K型时代”,抗疫常态。
有两句话今年我们都被问到过:第一句,你打疫苗了吗?第二句,你做过几次核酸检测?2021年,中国大陆打疫苗的数量是28亿,这个数量是第二名印度、第三名美国、第四名巴西、第五名印度尼西亚、第六名日本,加起来的总和。2021年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和中国对疫情的有效管控有很大关系。
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时,提到:疫情造成的“断层”似乎将持续更长时间。“断层”会带来很多行业的分化,断层和“K型时代”会形成一种结构性关系。
大家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是“K型时代”?给大家看几个行业数据。
K型时代的电影业。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80亿元,还创下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纪录。春节档有7部电影上线,咱们算一算,每部电影占10%,有8亿票房,占5%,也有四五亿票房。实际结果是,7部电影中,《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居然吃掉80%的票房,另外5家都没有赚到钱,甚至还会亏钱。
国庆档更夸张,一共8部电影,其中2部电影吃掉95%的票房,《长津湖》占到了总票房的73.09%,《我和我的父亲》占到了22%。
类似这样的数据,2022年很可能发生在所有的行业。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K型时代”,一个行业的利润,很可能只集中在少数能应对变化、实现创新的企业中。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行业——玩具产业,“K型时代”的玩具产业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家玩具企业吗?玩具产业一年的市场规模只有3000亿,但居然有455万家相关企业。455万家企业,挤在玩具行业,去争那碗粥,这是个好行业吗?
过去5年,中国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滑,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最近几十年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孩子们,你们在忙什么呢?
出生人口少了后,玩具卖给谁?所以一定不是个好行业。我遇到一家玩具企业,创业者是80后,做玩具20年,从没有做出过头,因为这个行业有神一样的存在——乐高。大量的公司模仿乐高,价格比它便宜一半多,过去20年就这么干。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线,制片公司找到这位创业者,想用20多万将《流浪地球》的玩具授权卖给他。他想,试试吧。没想到,用《流浪地球》IP做的玩具,居然在网上卖爆了。此后,这家公司买了《三体》的授权,去跟航天部门谈,神舟飞船很受欢迎,有没有可能做成玩具?用7000多个颗粒做成山东号航空母舰,有没有人喜欢?这家公司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我还遇到一家玩具公司,他们做了西安城墙、成都熊猫等中国城市系列玩具。创始人很骄傲地跟我说:今天全球颗粒数最多的玩具是咱们家做的,是一个太和殿,共1.2万个颗粒。
在一个特别小的行业中,在连续5年新生儿下滑的通道中,你坐着等,天上掉下来一块大石头。但如果你进行微创新,从中国的文化中提取基因,进行一些颗粒上的变革,你就会有一种新的可能性。
在小行业中,我们看到一个情况——人到中途,产业腰斩;既有优势,全面清零。朋友们,我们对2022年充满了希望,但我们对2022年绝对不能有幻想。我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一个行业比你在的行业更好,别的行业一样苦。
我们能干的,是回到小行业中,去优化供给,通过创新去唤醒需求,让自己在2022年成为一个行业的偏执者。2022年唯有偏执者才能生存,唯有偏执者才能走到“K型时代”上面的那条曲线上去。
“K型时代”非常残酷,“K型时代”是一个洗牌的时代,但“K型时代”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
02消费待振亮点模糊
我对2022年的第二个预见是,消费待振,亮点模糊。
什么亮点模糊?2020年开始,上海最火的商场叫做TX淮海。年初,TX淮海的创始人带我去,我看到“TX淮海”几个字下面,没有写“购物中心”,也没有写“商场”,而是写了“年轻力中心”。这名创始人跟我说:吴老师,什么是年轻力中心?我们也不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但2021年“年轻力中心”举办了354场的策展,跟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碰撞。有的策展未必成功,有的策展就会引爆。亮点非常模糊,你只有通过不断的测试和对撞,把它激发出来。
同时,今天我们不再纯碎为了购物去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越来越多的集合店。当一个商场把自己定义为“年轻力中心”,当城市里的集合店越来越多时,这意味着2022年的消费将进入到一个“失焦期”。
202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是“先扬后抑”,上半年整个国民消费数据还不错,到了7月,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就需要通过一些政策促进恢复。
2021年三季度的消费增速仅5%,远低于2021年的GDP增速。2021年国庆节的接待人数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30%,旅游收入减少了40%。30%和40%可谓断崖式下滑。
下滑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疫情控制,另一方面是整个消费出现了“失焦期”。消费失焦后怎么办?我们需要在需求端和供给端这两端进行研究。
2021年,我们常常讲“消费在降级”,但是今年奢侈品消费呈现二位数的增长,汽车领域中高端汽车的增速远高于中低端汽车。所以这一年里,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在同时发生。
作为一个创业者和经营者,两部电梯,你只能选一部,你选哪一部?你只能找一个圈层。唯一有意义的是在消费分级中去寻找你的圈层,然后用你的产品去服务他们。
今年我在淘宝平台做调研时,看到了一个新服务产品叫聚划算·汇聚,这个产品其实已经做了9年了,原来做海外产品引到国内来销售。这两年国际市场出现了一个大的变化,他们平台从去年开始帮助国内产品销售。具体做什么?比如他们和福建省商务厅合作了“全闽乐购”活动,将福建的糕点、茶叶等产品放到聚划算平台上,一方面把流量给予这些产品,另一方面把好的产品呈现给全中国的消费者。
同样的方式,聚划算与广西合作打造了“桂品出桂”,还跟江西景德镇一起举办了“云上”瓷博会,将当地的好产品汇聚起来,呈现给全国消费者。
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平台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企业汇聚提供好产品,多方合作,让产品在这个“K型时代”找到它的消费者,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供给端优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需求端,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今年6、7月,一个创始人从广州跑到杭州见我,他在日化行业干了近26年,45岁时创业了,做牙膏。过去十年,中国牙膏行业没有出现过新品牌。但这位创始人做的冰泉牙膏,是2021年增长最快的牙膏产品之一。
我问他“为什么做牙膏”,他问我“吴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要刷牙”。刷牙有三件事:洁齿、美白、止血。
过去二三十年,牙膏行业中那些成功的企业,都在这些细分赛道中突出了自己的能力。
这位创始人说,现在年轻人有一个新需求——刷牙要有个好心情。他从背包里倒出一堆牙膏,有菠萝椰奶冰淇淋味、丝绒可可冰淇淋味、桃桃酸奶味、草莓酸奶味、净爽薄荷味、清香蜜桃味……
他们公司有200个95后试刷员,每天测试哪款香型让年轻人刷牙时心情会好一点。牙膏从一个功能性产品变成了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社交型产品。这款产品通过优化供给的方式,唤醒了牙膏行业的好心情需求。
这有没有可能被复制到其他行业?2022年,所有的创业可能会在两个大的赛道趋势下完成。
第一个,是功能的微创新。
我的衣柜已经有12件衬衫了,怎么能把第13件衬衫塞进去?你跟我说,“吴老师在12月30日做演讲很冷,你需要有一件纳米材料的衬衫,能保暖、能灭菌”,我就会买一件。这是功能的微创新,材料创新。
第二个,是发现一种新的需求可能性,然后用技术的方式来完成迭代,就像冰泉牙膏这样。
所以,在“K型时代”中,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两端不断地思考和创新,产生一个新的物种。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会发现,“好心情经济”的商业时代到来了。在“K型时代”,在亮点模糊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碎片价值,利用消费者的随机消费,我们营造出一个好的消费场景,通过场景让消费者瞬间产生购买的欲望,通过一项服务、一件商品,让消费者瞬间的情绪得到兑现,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消费盈余”。
所以,在亮点模糊、失焦时代,我们仍然可能通过创新,在2022年寻找到自己的商业机会。
03供应链战争决胜负
第三个预见:供应链战争决胜负。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世界进入到一个逆全球化的过程。
我接触过很多的60后、70后、80后创业者,他们当年创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说我们背靠两座大山,第一座是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10多亿人口;第二座是中国的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低廉。
我们背靠这两座大山和全球企业竞争,所以全世界有什么东西好卖,有什么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在中国市场进行微创新,利用我们的成本优势,利用我们庞大的消费市场,做一个产品,然后每一个产品的零部件全球采购。
前两年有同学给我讲一个案例,关于打火机,讲得挺沮丧的。他说吴老师,中国企业家很没本事。为什么呢?我们连个打火机都做不出来。我说真的吗?真的。我到浙江慈溪去,那里有打火机产业集群。打火机里的打火点下面的垫片,特别小的垫片,中国做不出来,日本人做得出来。
后来我问慈溪最大的打火机公司的老板,说你这个怎么做不出来?他说做得出来。那为什么不做?日本人把这个做到极致了,成本很低,质量很好,我自己做研发成本很高。
2020年我又去,他说吴老师我们终于做出来了,其实也不难,只不过以前我们全球采购就可以了,不用自己做。
芯片,现在的芯片战争,中国都没有几家企业。你仔细想想,很多年来中国企业生产了全世界最多的PC,最多的手机,但是芯片做不出来。很大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认为只要全球采购就可以了。而现在呢?整个全球化当中,供应链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对全球化的理解,在2018年以后,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对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决定性的。
你可以说它是坏事,因为芯片没有,你到汽车工厂去看看,都是缺芯片。朋友们,汽车芯片并不难,比电脑、手机芯片容易。原来为什么不做呢?原来德国人做得很好,荷兰人做得很好,瑞士人做得很好,我们干嘛要做呢?突然间断供了。
你看,从2021年开始,中国很多公司投资做汽车芯片,我认为三年之内,就能够解决问题。
所以,整个逆全球化,需要我们对供应链、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