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两学一做”常态化征文通知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通知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5-14 星期二  
>
一代循吏与曹公圳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4167 发布时间:2022-05-12 08:24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曹  辉

曹谨(1787年11月5日-1849年6月8日),字怀朴,号定庵,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人,抗英保台民族英雄,历任直隶、福建等地知县。他的出仕有成,名垂千古,与他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

为民兴利的曹谨,心系民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值得后人仰望,其事迹为华夏增光溢彩,有“台湾第一循吏”之美誉。在担任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时,开凿了曹公圳,担任淡水同知时亦曾率领士兵乡勇击退英国船舰,此外还有不少政绩。后遭英方控告冒功杀俘而被罢官。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乞病归故里,不久去世。

为民务实施仁政

曹谨其人年轻时并无奇才异相,他在清嘉庆丁卯科(1807年)乡试时高中解元后,仕途之路戛然而止,之后的礼部会试一直落第,直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而立的曹谨才成为候补知县,开始在仕途上展露头角。

清正廉洁是曹谨的品格,也是他人为的亮色,更是他所辖地域百姓的福气。曹谨一生担任过直隶平山、曲阳、饶阳、宁津、将乐等地知县,政绩比较突出。切实关心民生民计,把百姓冷暖系在心上。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担任闽县知县兼福州府海防同知时,逢闽县遭逢干旱,全县民众祈雨,独曹谨不为所动,这方面,他是王阳明心学的践行者,他也求雨,但方法是用实际行动,不是冒然将求雨的希望寄托在湖神之上。这种理智的个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值得当世和后世学习并发扬,也是种敢向旧礼教挑战的霸气。

仕宦期间,曹谨做到了亲民爱民,极力解救百姓于疾苦天灾,不谋私利,所到之处,施惠政而深得民心。在任饶阳县令时,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干旱,争取朝廷救济款,并因百姓受灾情况亲自发放,以绝某些官员贪污之念。在宁津以“清庄联庄之法”清除盗贼,令当地居民过上太平日子,扭转社会风气,规范社会秩序,得到百姓爱戴。后于福建将乐县成功阻止当地旗军与百姓械斗,化解官民之间的矛盾。曹谨为人口碑和能力都甚佳,来众望所归,去百姓依依不舍,一时传为美谈。

台湾凤山曹公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正月时,曹谨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诗和远方。彼时,他接到任命,赴台湾任凤山知县一职。

凤山县用特殊的礼物——大旱为曹谨接风。这毫不客气的下马威,令曹谨忧心如焚。如何解决当地居民的燃眉之急,成为曹谨寝食难安的一大心病。经过深思熟虑,他打算在凤山兴修水利,倡建水圳,彻底解决十年九旱的“病灶”。治本唯有兴修水利,此外别无他法。正因如此,他率先捐资,并遍访全县商贾富绅集资,动员各阶层民众出力献策,兴建圳道引下淡水溪,也就是今天的高屏溪之水灌溉凤山田地。目标明确之后,开始动工。曹谨是个有为之人,心中装着百姓,这一点,成全了他的一世英名,由此得“宝岛禹王”之称号。

两年后,工程千峻。水渠全长180余里,灌田三四万亩。农业大丰收,百姓生活颇有改善。史称“户有余粮,盗贼经迹”。曹公圳也成就了他一生最大的辉煌,就此,他在台湾的声望达到巅峰。

之所以这项水利工程名叫“曹公圳”,实际就是为了表彰曹谨为当地解除旱情的功劳。据载,台湾巡道命台湾知府熊一本实地堪察,巡视凤山的水利兴修状况,熊一本深觉曹谨所为对当地百姓之利功在千秋,于是命名为“曹公圳”,并立碑及纂“曹公圳记”以彰其德。有诗曰:新陂水兴旧陂通,终岁无忧旱涝逢。种得水田三百顷,家家鸡黍拜曹公。

用行动诠释了情为民所系,曹谨为凤山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他成了当地人心 中的大圣人。其间,他不但于当地硬件建设上下大气力,还邀请一些知名文人来到台湾主持凤仪书院(1837年),讲学传业,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对台湾的综合发展,曹谨用尽心力,他于凤山县城增筑城楼炮台、修仓廒,使凤山有一定抵御外侵的能力。1938年,曹谨以智平定了张贡事件,倍得民心,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12月14日)升补淡水同知,靠实力和工作业绩完成了仕途上的晋升。

次年七月初曹谨接替范学恒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的好事之前,凤山县竟然旱情再度肆虐。于是,曹谨秉持利民之心,命郑兰、郑宣治修筑"曹公新圳",历时四年,即1844年完美收官。上任伊始,曹谨组织乡勇、清查户口,隔年又在淡水厅城外加筑了一圈土城以强化城池防御,此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深谋远虑之智举,堪称大丈夫也。

抗英保台遭革职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伤疤。期间,在台湾任职的曹谨先后率士兵乡勇参与攻击英舰,赤子之心报效祖国,战胜英军。这是当时恶劣的大环境下的中国阳光,是所有国人扬眉吐气的强心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曹谨用他的行动再为自己赢得荣誉,得到皇上嘉勉,官至知府,并得到赏戴花翎,可谓深得殊荣。

掌声响起后,迎接曹谨的,不是幸福安宁的日子,更不是春风得意的平步青云之怡然。令曹谨始料未及的是,鸦片战争结束后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功成为过,功不抵过,英国控告当时台湾官员冒功杀俘,曹谨被朝廷革职查办。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曹谨无语地接下了命运的这记闷棍。因有所为而遭弹劾与免职,这还真是令人窝心的事情。

百姓眼里的抗英大英雄,转眼成为平民,失了花翎,众目惊视之,替其惋惜亦替其叫屈。而曹谨,并不解释什么,也不向上为自己辩驳,只是默默地接下了周遭一切。经历多了大风大浪,幸与不幸都不能令其受到影响,宠辱不形于色是小,不动于心才是真正的修为。

曹谨在台湾身为父母官期澡。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理念非常重视。他积极改善生产条件,以造福乡里为己任,对教育亦有所为,增设乡塾、刊印童蒙课本、每月定期到学院宣讲,不为官职而左右,守平常心,为百姓谋福祉,深得当地百姓爱戴拥挤,后来,朝廷给其恢复赏戴花翎并补以知府其职。

情归故里藉长眠。历史的指针定格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曹谨告病返乡,不久去世,友人李棠阶撰写墓志铭。纵观民族英雄曹谨一生,从政三十余年,所至民亲,既去民思。兴利除弊,颇有建树。凤山人民为感曹谨恩德,奉祀德政祠,以其名为路名。曹公祠中所挂"正德厚生"匾额,正是当地人对曹谨的爱戴而立下的丰碑。曹谨以其功德流芳百世,其事迹收入《清史稿》循吏传中。

【责任编辑:树林】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