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两学一做”常态化征文通知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通知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5-19 星期日  
>
《红色散文篇》之永不消逝的江源红
来源:辽宁党建网 红色文化 阅读量:2401 发布时间:2022-05-16 17:00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永不消逝的江源红

赵小越

我印象中有两个江源,一个是地图上与浑江区相连的城区,另一个是亲身踏足、亲眼所见,2021年9月18日那天的红色江源。我每日工作、生活,接收同时过滤着大量信息,可红色江源之行在身体里的路径走了心,江北社区、红色书屋、英雄故事,这些光影、线条、旋律、味道始终留存,无法遗忘散去,心中像勾勒了棒槌峰的轮廓,起伏不定,又如初秋不输夏日的正午暖阳,将江源这个冰冷的地名,一遍遍焐得通红滚烫。 

(一) 

什么是江源的红之魂?当我看到此次采风活动的主题词时,我同时明确了此次采风的目的与意义:探寻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甚至思考将来会发生什么。

红色书屋位于江北社区三楼,面积仅为阅览室大小,可来过这的人无一不赞扬着它的博大。一本本红色题材的旧书从时间深处走来,虽形象单薄、穿着款式过时,可干净体面,自有一股养尊处优的高贵神态。《南昌起义》《地下》《奔腾的铁流》《长白少年》《鲁迅杂文选》……它们被精心套在包装袋里,与光线唱和着,在与有缘人的指尖摩擦中,倾吐着过去对生命的热忱。

赋予这些旧书永恒生命,同时赋予这间书屋红之魂的人,是张洪国先生。这些书籍均为张先生的个人藏书,多年来,他珍藏红书30万册,从中拿出几万本在江北社区展览,这在我看来实属可“炫耀”一生的资本了。与张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在江北社区前的小广场,见过照片,我基本确认了他,在对看几眼之后,我们相互问好。他看起来谦和、敦厚,有些不善言辞,但这可能只是在陌生状态下初次见面的外在表征,而微信交流已使我早早窥见他内心的热情。

展柜中,我看到了让我内心热血沸腾的报刊: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毛泽东选集》最早的版本、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这些异常珍贵的报刊,曾历经多少人之手,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今非昔比,对它们来讲,能够静静躺在这里供后人观赏,已是最好的归宿与结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张洪国先生多年对书籍的坚守。

张先生收藏的30万册书,我始终无法想象这个概念。要知道,家中新房装修,我特意在书房墙壁打满书架,到头来只摆了上千册,我想到了“富可敌国”这个词语,其实,张先生在我看来已是相当富有的人了。

(二)

退休老干部冯玉华站在红色书屋,为前来参观的人宣讲红色故事。

他精神矍铄,娓娓而谈,思路清晰,事后讲起才知晓,他竟已年过八旬!这些红色故事出自冯老先生口中,自带深沉厚重的力量,因他曾与革命先烈生活在同一时代,同时经历过每分每秒每个瞬间,亲身经历了抗战胜利和新中国诞生。他站在了时代的衔接点上,为我们这些无法体会到前人苦难岁月的幸运儿,从时代通道里取来过去浸有血泪的记忆速递。

他的声音也来自过去,否则他讲到老英雄金成珍夫妻的故事时,耳边为何响起了飞机轰鸣声与枪炮声?

这是一面党旗、一个诊断书和一枚军功章的感人故事。因张洪国先生与金成珍老人偶然结识,此时这些物品正陈列在红色书屋最显眼的展柜中。

我们置身于安逸和平的时代,拥有着类似的思想与步调,内心对轰轰烈烈有一番向往,却又有诸多羁绊。我们得知金成珍老人的故事,如此感人肺腑,多年来却默默无闻,朴实务农,就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7岁的张富清老人一样,他们的事迹多年来不为人所知,内心不免有些遗憾与可惜:原来江源还有这样战功累累的英雄。这样的故事怎么可以被埋没?

或许,这只是我们后辈人的一厢情愿罢了。经历过战乱的人,在生死之间徘徊过,那些个瞬间,他们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那就是与最爱的家人平静普通地生活,这就是他们的最大希冀,名与利早已看淡。

就这样,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30日,金成珍与妻子李淑珍在江源务农,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几十年,我相信,这再普通不过的每一天,他们都会异常珍惜彼此。而他们的故事,就是支撑彼此走过漫漫长日的心灵寄托。

(三)

“我要入党”,这是金成珍老人昏迷十几个小时后,醒来写下的四个大字。

当时他20岁出头,满腔报国之志,参加辽沈战役时担任代连长。战争惨烈,空袭不断,激战过后,全连仅剩他与一名小战士。可战斗并未结束。

党旗关乎士气,关乎永恒。战火中,金成珍一定要去举旗,因为他不能停下,先前已倒下的6名旗手用生命换来的,对尊严的捍卫、对胜利的渴望。而当他奔向党旗时,身旁的小战士即将面临炮弹的袭击,几乎没有反应时间,他近乎本能地扑向小战士……

2秒过后,他的头部、腿部、腹部均中弹,鲜血与泥土融在一起,几分钟过后,党旗照样被扶起,而这第7名旗手单膝跪地,与爆炸前无异,只是旗杆上多了党旗般鲜红的颜色,和嵌在身体里几十年的几十枚弹片,正如影片《八佰》中的护旗片段一样令人震撼。国旗从材质上来讲,只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布料,可它被绣上了党徽,便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是渴望和平之人心中不灭的火焰,事关战争的终极意义——维护民族尊严,振奋民族精神气节,使全国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

直到金成珍老人去世,这几十枚弹片才“重见天日”。66年前的弹片与泥土相互混杂融于血肉之中,这位伟大的老人携一身印记,双脚踏在祖国大地的田间地头,虽伤痕累累,但无比踏实,天上再也没有敌军的扫射与炮弹,只有自然的流转,风雨雷电,云卷云舒……

金成珍老人一直未能如愿入党,但他将党旗看得比任何事都重。展柜中的党旗是当年被他救下的小战士,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送他的,如今依旧鲜红似火……

(四)

关于生死这一命题,我对作家江南说过的话印象很深。他说人这一辈子一共会死三次,第一次是生物意义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意义的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而第三次的死才算真的死亡。所以为后代人的幸福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后代人会永远记得、缅怀、歌颂你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岁月将一代代人往前推,并将他们的人生观颠覆。今日我想写王德泰烈士,他是东北抗联第二军创始人,是杨靖宇将军的战友,牺牲时年仅29岁。此次采风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去大安村的将军墓前祭拜,而是瞻仰了烈士陵园中的将军塑像,另参观了江北社区的王德泰将军展览馆,令我对这位英雄的生平了解得更全面。

烈士陵园里的王德泰塑像高大雄壮,刀枪不入,是江源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他因“九一八事变”而从军入党,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1933年当选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军事部长,这是他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开始。他领导的战斗通常以少胜多,保卫了延吉王隅沟游击根据地,安图县大甸子镇、松江镇,敦化大浦柴河等游击区,在1935年担任军长后,进行了保卫奶头山抗日根据地战斗,取胜。此时,距离他牺牲已不满一年了。1936年11月7日,王德泰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小汤河村,突遭多于一倍人数的伪军攻击。战斗打了8个小时,敌人伤亡惨重,向南逃去,可以说,王德泰将军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可就在乘胜追击途中,他被仓皇逃跑的伪军射出的子弹击中,壮烈殉国。

在网络上或是书本中的王德泰将军通常是一幅黑白画像,浓眉、大眼、密发、长脸,英俊,庄重,正气凛然,眼神里有一股坚毅。这样的英雄,是永生永世活着的,因为记住他的是以地域、以政党、以中华民族为单位的亿万万华夏子孙。泰戈尔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此生命并非彼生命,而为了彼生命,甘愿牺牲此生命,缘由何在?只因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正被烈士们的牺牲精神感动着,江源上空忽然警报长鸣,展馆中的所有人立即停下手中事,共同默哀、致敬,此时,墙上的挂钟正好指向了9月18日的9时18分……

 

(供稿 任 白)

(主编 孟宪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