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滩航拍影像创作浅议
谈起新疆五彩滩,几乎无人不知晓它的别样风采与名气。凡是有人去新疆早已约定俗成,必去五彩滩,甚至去过的人还想再去。这里确实是美不胜收、永不褪色的审美朝拜圣地。
五彩滩位于新疆北部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西北约24公里的格孜托别乡境内。五彩滩逶迤于山峦戈壁滩蜿蜒碧绿的额尔济斯河畔,其河水恰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系。远古时代这里是湖泊,经过亿万年雨水剥蚀和风雷侵袭,加上地壳的运动,这里形成连绵起伏的小山丘,裸露蕴藏极厚的煤层,后几经沧桑,在雷电和阳光作用下煤源燃烧殆尽,烧结岩堆积成奇形怪状的地貌。从地质学讲,岩石是雅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而这里的砂岩、砾岩、泥岩等历经远古以来各自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不同交替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蚀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局部可能存在的冻融作用等,使地貌形态奇特、沟壑纵横、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色彩绚丽、气势壮观的雅丹地貌。其实学界对五彩滩到底属雅丹地貌,还是属于丹霞地貌曾有过争议。因风蚀作用大都属于雅丹,流水作用大都属于丹霞,而五彩滩许多地区遗迹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特征是赤壁丹崖地貌,而五彩滩也有雅丹风蚀作用所形成垄岗状地貌,看来只能判断两者均而有之的结论。实际上河流两岸也带来两重天的两种不同的地质地貌。南岸地势平缓河水充沛,金秋的茂密雨林、层林尽染、郁郁葱葱、堪称绿洲。良好的生态环境完美托起了北岸峡谷般丘陵的独特风景,共同镌刻了千古奇观的锦绣画卷。尤其北岸各类大小体量造型不同,含其矿物质不同自然物化出斑斓异彩的雅丹品质,堪比一绝,因此得名“五彩滩”。
当日清晨,太阳未出山我们过早地站在没有开门的景区外围山岗上,面对景区放飞了航拍器,通过监控屏幕观察景区全景,寻找兴奋点,思量着点、线、面的采风构想。二十年前端着相机用脚步丈量五彩滩的奥秘,二十年后用手指点江山,靠神速操控的小飞机以宽广的翅膀去体验五彩滩之美,地面拍摄与凌空拍摄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不一样的高度,心中有了大视野、大格局或许还有大的创作手笔。
从全景透视,只有在海拔的高处方能显现出额尔齐斯河固有的韬略和博大精深的胸怀,它自然流畅的曲线、多边的伸展空间滋泽着两岸各具生态、形态格局的奇妙大地;只有在俯瞰的视角方能呈现出仅有450米海拔的五彩滩与众不同的绝佳姿色与诱人心动的体态;只有志存高远方能纵观五彩滩全景呈现出雄跨两岸的“阿克吐别克钢索吊桥”,这是哈萨克牧民转移牧场的重要通道,也是游客、摄影人拍摄两岸美景的最佳天梯。在密林的远方,如同繁星闪烁,耀眼的银白色发电风车轮集结区,也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五彩滩在弥漫着远古苍野的清香中,散发出新时代电网与家园的人文气息。
笔者凭借航拍器捷足先登的视觉优势,来弥补地面拍照不达标的眼界。在翱翔巡视的现场操控中,试图不断调整不同的高度与转向,驶向独立思考属于自己不可替代的私人航线,拍别人不曾飞的创新套路,让五彩滩的影像折射出新视角、新气象、新感觉、新思考。
笔者紧紧围绕可能吸引读者眼球、吸引读者回味思考的亮点元素、象征性形态、寓意性特征和一见钟情的主题来拍。
着力浓化色彩的魅力,把五彩滩独有的色彩旋律突显出来。把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有机融合的特征通过肌理脉络与色彩过渡加以深化表达。抓住地貌隆起的石岗垄脊、峰峦曲线,突出以红色为基调的历史印迹,隐喻出侏罗纪时代煤源燃烧的火红时光、烧尽燃点的峥嵘岁月,以及当下火红的年代与人类激情燃烧的梦想。
着力把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色彩,缕出清晰的线索、头绪 ,充分发掘利用地貌以红色为牵引的赭红色、褐红色、粉红色、桔黄色、姜黄色、土黄色、深浅紫色、浅绿色、炭白色、淡蓝色、灰黑色等的影像表现力。特别是晨光暮日照射下,丰富的颜色随色温的渐变会梦幻般转换色相色质,让富有拨动情感的色彩更加娇艳妩媚,让色彩在影像中会提升读者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影像中充满情感的色彩与意境的契合,将深化作品主题,用艺术的感染力拨动读者的心弦,感化读者的情怀、启迪读者的思考。
着力强化造型的魅力。五彩滩虽没有甘肃张掖七彩丹霞规模之大,但两者地貌造型、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境。五彩滩北岸雅丹地貌有集锦式一花独放之精华。其形争奇斗异、扑朔迷离、如梦如幻,别有多维度的写意天地;其神坚守本色、威武不屈、令观者浮想联翩,净化心灵。北岸山坡、垄岗、沟壑、丘陵、巨石的沉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形成密集型有序、有节、有规律走向的排列,如同当代馆藏的雕塑群。大小不一的石峰、石墙、石柱、石台,层层叠叠,疏密相间,其造型光怪陆离,彰显独到的质感和灵动的气韵。有的自信豪放、坚如磐石、傲居雄风;有的柔情似水、委婉含蓄、不失尊严、惠风和畅;还有的钢牙利齿、咄咄逼人,稍有碰撞、砂石散落,气虚力竭,外强中干。这些栩栩如生的自然雕塑会给作者游客带来无尽的遐想。
在阳光的映照下,高空俯拍河畔岩体,深深感觉到晶莹剔透的雅丹造型如同朵朵盛开不败的巨型野花,正迎着朝阳,以高雅飘逸的身姿走向水面;又如同正在燃烧的岩浆,滚烫的红火中透着黄火苗、蓝火苗,透着油黑的岩浆和滚滚的石炭岩由高坡流向清澈的河水深处。有的雅丹色型场景在光线的变化中和水景的衬托下,酷似海底的珊瑚,似动非动,仿佛在呼唤生命的回归,正在游奔海底的世界。凡此种种的幻觉、梦想,令笔者触景生情,感恩于大自然给予人类无穷无尽猜想与生命释放的精神力量。
在五彩滩的摄影创作,让笔者用镜头赞美江山、生活有了更深地感悟与渴望,对摄影的本质、本真、本色与审美价值有了更深地思考。
五彩滩虽然那天只有两个多小时景区外隔空创作,但却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近景与远景;看到了从远古走来的千年风雨雕琢、万年光阴留痕所带来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穿越时光的理性思考;看到了我们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表达对自然敬畏、对生命礼赞、对生态渴望的时代召唤。
这组照片的梳理整合,尽管有不同高度视角的内容、元素乃至象征性符号和延伸意义话题的转换,但笔者认为实在不够专题的要素条件,只能作为采风作业的组照基本素材,如想作为独立的专题组合,尚缺少景区内地面拍摄的丰富内容,还缺少季节性典型要件。
实践所考证,一组具有完整性、逻辑性、故事性专一的专题组照,航拍器所俯拍的视角不论如何推拉摇移,视觉感受仍处于居高临下的单一状态。专题中诸多内容,航拍器很难全部实现作者所布局的内容(专门专题航拍内容除外)。比如五彩滩从低处仰角将低矮的复杂交错的沟谷、大小起伏的石峰、酷似高山流水的瀑布,拍成有天空为背景、群峰叠嶂、气势非凡的高山流水之场景,则需作者走进低谷用相机去构思完成;比如象形、雅丹古堡、怪兽、盘龙卧虎等虚拟影像,以及汹涌澎湃的沙海浮雕,都需要在繁杂的林石中去体验激发创作灵感;再如五彩滩风景应体现人文精神和风土民情,呈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人生价值与时代使命的风景赞歌,用不可替代的相机才能去补充创作。回首去年我们一行10人自驾车的新疆采风,尽管有收获,但遗憾也不少,因当时疫情紧迫,我们未能进入五彩滩景区内完成全过程拍照,为我们改日返程走进五彩滩留下了创作的伏笔。
图文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新华社中国新闻图片特邀摄影师、辽宁《影像评论》创始人之一。
【主编:孟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