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刘生瑜,1975年9月生于吉林德惠,1991年12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任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军、旅、团级政治机关干事,边防团政治处主任,省军区机关副处长、处长,预备役团、武装部、干休所政治委员,2021年4月任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上校政治委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今年“七﹒一”前夕,被辽宁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他出生在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30年前,高考落榜入伍来到汇聚秋收起义和百色起义传统血脉的红军部队,“红军血脉党的枪”是这支红色劲旅的“旅魂”。打入营那天起,他就成为沐浴着党和人民群众阳光雨露的宠儿。永远忘不了街道大妈年三十儿包的酸菜馅饺子的味道、丝绸厂退休老妈妈手纳的厚鞋垫垫在脚下的舒适、驻地各单位赠送日用品、两用人才培训班上老师认真的讲授、各院校师生的真情文艺演出……火热的新兵营生活不仅锻造军事素质,更铸就了永远听党指挥的思想,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由于思想积极、训练刻苦、工作出色,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成为思想骨干、第一个当上副班长、第一个入党。
1993年春节,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校美术专业的父亲得知入党的消息,兴奋之余,作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士兵深入群众访贫问苦的情景,并题诗勉励:苦修德才莫辞辛,居职高低总为民。顺天行事通万里,忘掉勤俭阔路贫。父亲1994年离世,诗和画成为绝笔,也成为父亲留给他“三省乎已”的铭心之作。
“为民”不是空话,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件件实事,可感可知的点滴温暖。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誓言引领下,虎山长城修复工程义务劳动中,肩扛背背,汗流浃背。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工程,捐了款并平整了地基。花园河清淤,爱民山绿化,起早贪晚奋战。为发展国家通信事业,连续四年在秋冬之交参加光缆缚设工程。为帮助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宽甸发展农林经济,参加万亩桃园、万亩板栗园、万亩榛子园建设工程。大火吞噬群众财产的时候、洪水威胁群众的时候、疫情肆虐的时候……一次次抢险救灾现场都留下共同战斗的身影。拉练途中、演习地域、巡逻路上……更是留下军民同心共建的串串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部分群众下岗致贫。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号召:军队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扶贫帮困,主动结穷亲。他主动与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经常性走访慰问、帮困解难,帮助这些同志度过难关。2006年,组织安排他到边防部队任职。边防地区经济欠发达,他组织部队积极参与富民兴边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倡办扶贫超市,积极参加植树、修路、护堤等公益事业,树立了边防军人良好形象。在省军区机关任职时,他协调驻军与驻辽各校西藏班开展共建共育活动,还赴西藏走访了部分学生家庭,辽阳一中西藏班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多次被省、市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发出精准扶贫总动员,我所在单位先后与两个贫困村结成对子,他与村民一道共同研究,寻求突破点,按期完成了攻坚任务。
为群众做实事的人最可爱,为官兵做实事的人最可敬,宣扬好他们的事迹也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原丹东供电设备厂厂长杜云吉身残志坚,筹集投入大量资金救活濒临破产的部队家属工厂,为某部几十名下岗军嫂购买失业保险,是双拥工作中动真情、办实事,部队官兵都称赞的典型,我积极向上级机关汇报线索,采写了《搭船扬帆》、《拥军厂长》等稿件,在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宣传,2007年,杜云吉成长为全国拥军模范,到北京参加了全国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政策不偏不倚落实好就是为群众做最大的实事。在边防团任职期间,正赶上批量大学生入伍,如何培养使用好大学生士兵上下关注,当时的总部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他和机关同志一道,逐条研究细化落实,盯住新兵教育、下连分配、选拔培训、实践锻炼等每个细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额外加码,在军区选拔大学生提干工作中,团一次就提拔了7名,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肯定和广大官兵赞誉。2012年,组织让他负责协调督办黑龙江某部一战士家属被驻辽某公司车辆肇事致严重伤残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案,涉军异地执行难,他先后11次到法院执行局等单位,3次协调军地6家单位领导集中研究会商督办,强制性约见涉事企业负责人,晓以利害,使问题得到解决,维护了军属权益。涉事的战士及家属多次打电话表达谢意、军区法院的同志也多次给省军区首长打电话表扬。
他从军30年,变换16个岗位,团级正职就平调了5个岗位,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边防,越调工作和生活条件越差,离家也越来越远,很多人都说他犯傻,可他认为:组织给了他工作岗位,给他施展才华的空间,不能挑大小好赖。为解决两地分居和照顾生病的家属,组织将他从边防调回沈阳的干休所任职,他心存感恩。
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为老干部服务很光荣。要把工作做好,必须把他们的难心事、闹心事当成重点关注的事、党委必办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他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三个一”活动:上楼下楼扶一把、相互见面问一声、有事没事聊一聊。开展巡诊上门、物品上门、生日上门、帮扶上门,为老同志建立健康档案,配备急救箱,制作温馨提示卡。成立由水电暖工人、医护人员组成的“爱心服务队”,及时满足老同志现实需求,热心守护老同志生活安全。米玉华老首长居住的是40年房龄的老房子,前几年冬季取暖一直不太好,十七、八度,虽也达标,但年龄大了,总感觉冷。了解情况后,我多次到供暖企业协调,使室内温度达到二十度以上。他还联合驻地党委政府开展“军民融合,邻里和睦”主题活动,工休人员与驻地居民一道重铺彩砖道、补植绿化树、安装休闲椅,创作文化墙,建成“景观路”,吸引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老干部和驻地群众都夸事情办得实办得好。
提高老首长幸福指数必须关注和满足好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他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成立了书画、歌唱、钓鱼、棋牌等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针对部分老同志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的实际,他带领工作人员走家串户,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微信、如何网上缴费、如何使用智能电子产品。还成立4个红色资源挖掘小组,利用日常巡诊、走访慰问等时机,邀请老干部以口述形式,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回忆精彩难忘的革命生涯,并以文字、录音、视频的方式为每名老干部建立了“红色档案”。梁玉琳老首长一直有个心愿,想找到在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初恋女友冯世德的家人,并把她的名字镌刻在烈士墙上,他就主动联系多家军地部门,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帮助寻找。祁文章老首长是一等功臣,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为军医跟随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并在西藏度过了3年难忘岁月。今年年初,祁老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的英雄事迹后,为表达对边防官兵的敬意,祁老很想给边防官兵邮寄一些药材,但苦于无法联系。他了解此事后,积极联系有关单位,主动做好协调工作,让老人很受感动。
“生我是娘,育我是党。自己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团职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培养之恩,牢记人民的重托,以自己踏实干事、干净做人的实际行动写下对党的信赖、对组织的忠诚。”这是刘生瑜常说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