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我回了趟农村老家。这已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望着亲属家满园的桃花,脑海中涌现岀一段浓浓的乡愁,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仿佛看到了离世多年的外公……
50年了,当我还是娃娃时,经常跟着妈妈到外公家去串门。外公家真好,房前屋后都是果树,每到春天的时候,就像一个大花园;有火红的桃花、娇艳的杏花、雪白的梨花、楚楚动人的樱桃花,都开得笑盈盈的。随着阵阵春风,满园尽是浓郁的芳香。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就更好看了,一串串像珍珠玛瑙,风一吹,绿云一样的叶子翻起来,叶子底下露出丰满甜蜜的果实。
外公家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吃,每到一类果子成熟的时候,我都要去尽情的吃个够。外公有个怪脾气,必须他亲自摘果子给你吃,你自己去摘,是说什么也不行的。外公把果树看成像命根子一样重要。有一次,我和表姐在园子里捉蝴蝶,不小心挂断了一个树枝,被外公发现了,这下子可把外公心疼坏了,两只裂纹的大手捧着那个树枝直发抖,几乎要哭出来。是啊,只有劳动者本身才最珍惜他的劳动果实。的确,这些果树是外公用汗水浇灌的。
外公勤劳、淳朴。在我的印象中,他就像一个装上电子设备的机器老翁,一直是循守常规的劳动;粪筐、扁担、锄头、镰刀,这些工具仿佛周期性地在他肩上、手里出现。他干活的时候,像个傻子,你和他说话连理都不理。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身上穿的那件晒得褪了色的黑褂子,后襟短了一大块,时长都要露出黑红色、粗糙干瘪的脊梁。外公的性格很倔强,六十多岁的一把年龄还是不饶人,经常要和村里的小伙子们比试比试。有一年,县里下来了出工任务,要求年轻力壮的去,可外公却第一个报了名,尽管队长和社员们再三的劝阻他还是去了,结果,成了全工地年纪最大的一个,工地报导组还采访了他的先进事迹。外公还是公社的劳动模范呢。
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得从外公的果树说起。外公家果树长的好,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可是有谁能真正地知道这些果树是外公用汗水浇灌的呢?寒冷的冬天,外公拾糞在冰天雪地,炎热的夏日,外公在酷暑下挑土,浇园。多少个凌晨送走了满天的星斗,多少个傍晚迎来了星斗满天。每一棵树下不知道有多少滴汗水,每一滴汗水不知要酿出多少甜蜜的果浆。外公瘦了,头发和胡须全白了。然而满园的果树却是那么苍翠、茂盛,果实累累。
这些果树是外公的主要家庭副业,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大大的提高了外公家的生活水平。日子过得像果树那样,充满着活力。从来不爱高兴的外公,也乐得撅起了胡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5年割资本主义尾巴开始了,外公家于是成了典型的资本主义“冒尖户”。上边说外公家的果树是搞发家致富,走资本主义道路。为此还给外公办了三天所谓资本主义“冒尖户”的学习班,令期砍掉全部果树。这下子可要外公的老命喽!老人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种果树还会犯法,说什么也舍不得砍掉自己十多年的“心血”。他望着果树,顿足捶胸,老泪横流。那苍老的脸上,又刻上了一道从没有过的伤痕……。几天后,外公家房前屋后的果树不见了,从那以后我也一直吃不着外公家的果子了。
“四人帮”粉碎了,农村经济政策得到了落实,外公在党的政策感召下,那年又在他的房前屋后栽上了果树。可是外公已经挑不动土了,只能上上肥、浇浇水。小果树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按照桃三、杏四、梨五年的说法,明年可能就要接桃子了。然而,80多岁的外公却在那一年离世了,没有再次品尝到他亲手种下的果子………
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
沉思中我仿佛看到了外公仍在那茂密的果树下劳动。党的阳光照亮了他的心,社会主义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他的果园。
(作者简介)盖宁,辽宁省盘锦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主编 孟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