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安全,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
——辽宁省“互联网+”融合发展成果巡礼之九
(辽宁党建网讯)近年来,国家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普及,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强大动力。辽宁省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网络先行”的发展策略,并取得重要进展。辽宁党建网根据辽宁省互联网协会提供的发展报告,采写了辽宁省利用“互联网+”促进全面融合发展的系列报道连续刊发。今天发表的是第九篇:互联网+公共安全,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
由于我国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也在公安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本身及由此产生的虚拟社会,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颠覆着实体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连接方式,也不断冲击着现有的治安防控体系。由此,难免产生了许多治安防控的空白点。为此,辽宁省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安全”业务,力求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
在这项工作中,辽宁省始终坚持从各个突破口入手,多方面建设公共安全新体系。全省公安部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个大平台上,坚持以统一入口、统一事项、统一流程和统一管理为基本建设原则,将原来分布在交管、出入境和监管等多个警种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汇聚整合。当群众在互联网端提交办事需求之后,所有大数据立即会接入平台进入公安网,由各层级业务民警在公安网端后台对事项进行受理、流转和审批,办理进度全程在线,提供事项进程全部有短信提醒,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广大群众,都可实时查询知晓。
由于大数据平台通过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推动实现服务,各地基本实现了窗口前置、服务前移,解决了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多次跑的难题。平台几乎涵盖科信、治安、出入境、交管、内保、网安、法制、监管和禁毒等10个部门的119类、687项政务服务事项,细化到“颗粒化”办事状态的内容达1.6万余项,包含身份证、居住证、保安公司、金融机构审批、护照申领、技术防范资格审查、互联网备案、网吧备案和交通违法查询等,所有事项均有详细的指南信息,3,598项实现事前预约或预审网上受理,7,138项可在网上办理。同时,还开通了中国邮政EMS远程寄递和在线支付,实现了“全程网办”和“一次不用跑”。
自互联网大数据,与公安业务相结合以来,喀左县公安局羊角沟派出所多措并举,大力推广,使“互联网+公安业务”深入民心,家喻户晓,让辖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安业务审核办理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喀左县公安局羊角沟派出所综合服务室民警,通过 “互联网+公安业务”,为辖区群众审核办理新生婴儿出生申报落户、户口迁移迁入、户口变更更正、电子证明等17项公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如今,类似这种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便民业务的服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覆盖。
为了更好地加强公安业务建设,中国移动辽宁省分公司为本溪、葫芦岛等多地市公安局提供了专用警务终端及配套的通信技术服务,实现一线民警移动执法办案、现场业务办理、远程异地办公等移动化业务需求,同时配备了系统安全深度定制服务模块,有效保证了数据信息安全,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辽宁省严格履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职责,多措并举推进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夯实互联网基础管理水平,保障辽宁省网络与信息安全稳定运行。由于措施得当到位,全省从未发生大规模病毒爆发、大规模网络瘫痪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仅2020年一年,辽宁全省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警综平台等近400个,汇聚、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182类168亿条,日更新数据近600万条,让数据说话、跑路、导侦、导防的大数据应用趋势基本形成。通过大数据作为管理手段,全省建成了省市县三级指挥中心应急处点对点、扁平化的现代指挥体系,14个市、132个县区、636个城镇派出所建立了勤务指挥室,实现四级勤务指挥有效衔接、一体通畅。全省551个省市县际检查站、720个“1、3、8分钟”巡逻处置圈、961个“10分钟、20分钟”城区封控圈、5824个网格化警务区全部实现整合连接,最大限度地挤压了犯罪空间。
随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持续高质量推进、高密度铺开,近年来,辽宁全省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呈现下降趋势,命案连续多年破案率达100%,一般刑事案件破案率也都持续提升。
中国电信辽宁公司的“平安乡村”项目在铁岭全市推广应用以后,他们充分利用天翼云、天翼看家摄像头、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监控上云端、视频算法加密,实现信息安全存储,方便回看追踪,有效缓解农村防疫、安保人力短缺,使防控更精确、无死角,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和安保需要。
(编辑 孙黎莉)
(主编 孟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