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扩建工程项目临建施工完毕,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丹东秋实食品有限公司特色农产品冷链加工项目冷库及加工车间主体已完成……日前,丹东市在全市开展项目拉练观摩活动,比实绩、找不足,持之以恒抓项目、抓投资、抓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今年以来,丹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抓发展不动摇、抓振兴不松劲,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聚力项目建设,丹东市狠抓“项目年”各项安排落实。围绕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等目标,丹东市紧跟国家政策,抢时间、抓进度,强化服务,持续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目前,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314个,开复工率达93.7%。其中,新开工项目108个,开工率达82.4%;复工项目已全部复工。
强化招商机遇意识,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完善招商工作机制,丹东市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30余次。截至8月底,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322个,实际到位内资211.2亿元。
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市”理念,丹东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丹东市工业固投62%。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72.5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
(辽宁日报记者 黄宝锋)
按下建设“快进键” 跑出发展“加速度”
——丹东市项目拉练观摩活动侧记
记者 蔡晓华
核心提示
实地走、现场看,比实绩、找不足,9月21日,丹东市开展项目拉练观摩活动。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县(市)区、经济区、市直机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奔赴11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观摩。一路看、一路评,通过拉练活动,大家找差距,补短板,在比学赶超中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全力冲刺四季度。
盯住问题不放、迎着困难冲锋,丹东项目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今年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开复工335个,总投资1237.2亿元。目前已开复工314个,总投资10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9.9亿元,开复工率达93.7%。值得一提的是,1月至8月,丹东市工业技改固投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49.7%,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2.4%。以工业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正在加快培育形成。
辽宁优创新型材料加工项目钢结构主体已完成。辽宁宽甸经济开发区供图
加大招商力度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拉练观摩现场记者看到,丹东各地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大干快干的热潮,塔吊耸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使命感,丹东按下园区和项目建设“快进键”,加紧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决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经济发展的势头抬起来。
近年来,丹东市持续抓项目、抓投资、抓园区,抓出了共识,也抓出了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围绕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紧盯国家政策导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狠抓“项目年”各项安排落实。各县(市)区、经济区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容缺审批”“一事一议”“项目管家”等有力有效措施,全力破解生产要素和疫情影响瓶颈,倒排工期、抢抓黄金季,狠抓工作落实,实现了项目建设全速推进、资金争取成效显著、园区建设量质并进。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年”上升为全市制度性安排,今年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丹东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项目年”工作会议,保障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早开局、早推动、早落实。
开年即动员、开春即开工,早谋划、早启动,丹东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专人专班专责推进,市四大班子领导包保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
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丹东积极筹备开展线上招商、主题招商活动134次,加大“北上南下”招商力度,市县两级领导带头“走出去”开展“双招双引”。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国内资金项目322个,实际到位内资211.2亿元,形成重点招商储备项目71个,总投资额369.7亿元。
疫情过后,项目专班会同责任单位第一时间组织衔接,迅速恢复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开复工的33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314个,开复工率达93.7%,其中,新开工项目108个,开工率达82.44%;复工项目已全部复工。
丹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建设正酣。 记者 蔡晓华 摄
突出主责主业 构建园区建设新局面
在丹东边境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丹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4栋生产厂房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美元,可解决就业500余人。
在丹东,“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市”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一县(市、区)一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原则,丹东市出台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园区主责主业,强化考核评价,构建起“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布局优化、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园区建设新局面。
年初以来,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强健产业链,丹东逐个园区明确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4(传统优势产业)+6(战略新兴产业)”产业体系,同时,全力推动园区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升级。今年,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率将超过70%。目前,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9家,占全市90%;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8家,占全市85%;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7家,占全市77%。
园区作为丹东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通过省级备案的22个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中,有14家盟主企业出自园区;新争取到的12个省2022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有7个出自园区;今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4家,80%出自园区。
前三季度,丹东市园区完成工业固投35.6亿元,占全市固投的62%;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72.5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7亿元;全市园区产出率大幅提高,每平方公里产值从2019年的3.06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4.5亿元。
丹东市项目拉练观摩活动现场。记者 蔡晓华 摄
对标全年任务量 比学赶超抓落实
抢抓疫情期间招商对接的空窗期、眼下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和中央扩大投资的机遇期,丹东市上下比学赶超抓落实,冲刺最后一个季度,打赢收官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力聚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形成“项目梯次储备、梯次推进”“园区晋位升级、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
抓机遇,抢进度,全市各县(市)区、经济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层层抓落实,“一把手”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协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倒排时间,比照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开复工清单、市级领导包扶重点项目清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清单和10个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清单紧盯不放,逐一推动落实。同时,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巡察、督查、组织、纪检部门形成联动,以“项目年”部署任务落实情况为重点,紧盯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对迟落实、慢落实甚至不落实情况进行严肃问责。
丹东将聚焦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翼龙头和辽东绿色经济区这一发展定位,紧盯年初确定的“全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35个、投资超亿元项目145个,谋划包装储备项目600个以上”的目标,洽谈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达产一批,加快形成头部企业强力引领、链条项目接续跟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项目建设新格局,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盯紧抓实重大工程项目,以151个省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动,突出抓好本桓宽高速、沿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同时,切实保证重点项目投资,保证华孚热电、孔雀表业机械机芯智能研发、绮合百岁山、红牛功能性饮料、青山湖智慧渔业等大项目按计划完成进度。盯紧抓实在建新建项目,落实领导包扶推进项目机制,协调保障各类要素,实现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推进、复工项目快投产。对新开工项目,调进度、破难题,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复工项目要全力支持帮助,坚定企业投资信心,尽快完成后续建设;对未开复工项目,逐一调度、持续用力,抢抓黄金施工期,大力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投产达效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对标全年任务量,丹东将持续增加招商活动、缩短招商周期,增加项目投资的源头活水。坚持南方北方“双区并重”,主攻京津冀,拓展珠三角、长三角,聚焦“一县一业”、数字经济、农产品加工、文旅物流等重点领域,落地一批“研发在北京在南方、基地在丹东”的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洽谈,加大招商频次和力度。坚持线上线下招商“双线作战”,提高线上招商的覆盖面,各驻地办事处、行业协会、对口帮扶地区广泛收集招商资源、加强线上互动。提升线下招商的精准度,组织专业招商队伍面向产业转移地区和疫情低风险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同时,缩短项目落地的准备期,提高项目落地审批效率,开展“盘活式”招商,实现“腾笼换鸟”。
把发展的黄金时间“抢”回来
蔡晓华
今年以来,丹东经历多轮疫情冲击,全市上下攻坚克难,项目建设稳中向好,工业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稳中有进,进出口全省领先,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
以全面增强振兴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丹东直面问题困难挑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丹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多措并举,全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经济发展的势头抬起来。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车间,解难题,深入了解企业并面对面倾听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从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提高审批效率,倾力倾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把发展的黄金时间“抢”回来,把进度赶上来,主要领导“带头干”,各部门“一起干”,丹东市上下一盘棋,演绎着抢时间、赶进度的“速度与激情”,紧盯主要经济指标转正不放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迎头赶上。
“快”字当头,丹东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进度,以实打实的投资支撑起硬碰硬的指标。建立常态化攻坚机制,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上下功夫,深入实施“百企百亿工业技改提升行动”。抓实“专精特新”创建,抓好“小巨人”“规升巨”培育,加快“数字丹东、智造强市”建设。
“实”字为先,丹东全力推动企业满工满产。强化精准帮扶,组建工作专班,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开展政银企对接,精准高效落实各项纾困政策。强化园区建设,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市”的理念,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强化科技驱动,帮助企业引进专家和高精尖人才,加大育成中心政策扶持和建设力度,壮大科技企业群体。
“细”字着力,丹东打好招商引资政策牌、感情牌、谋划牌、服务牌,做足以情招商、以诚感商、以商引商文章,筹办互市贸易等主题招商活动。
“活”字破题,丹东促进服务业快速恢复,落实落细全市促进服务业领域发展若干措施,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数量增长、活力提升。在刺激消费上再发力,开展主题促销活动,打好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直播经济、夜经济主题促销“组合拳”。
“优”字至上,丹东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提升“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水平。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狠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加快丹东港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吸引外地外贸企业来丹东发展。
“稳”字保障,丹东促进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深入落实“两藏”战略,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菜篮子”品质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三大农产品集聚区建设。
锚定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丹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使命感,直面压力挑战奋勇前进。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丹东市上下团结一心,以昂扬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大步前行,全力决战四季度。
【责任编辑: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