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5-01-16 星期四  
>
与战国红玛瑙专家共同发现辽西地区文明发展的完美实物印证
来源:辽宁党建网 红色文化 阅读量:8025 发布时间:2022-11-15 21:22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近日,战国红理论家、鉴赏家、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辽宁朝阳战国红玛瑙专业委员会会长赵瑞先生,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考察。以下为赵瑞会长的详细叙述——

  题记:历史告诉我们,战国红同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一脉相承。

记得《中国战国红》编撰启动仪式,曾于2015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经过编写团队近一年来的共同努力,一至九章的初稿基本完成。书稿修订第一次会议是于2016年8月21日,在北大逸夫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的。当时,大家就第一章《战国红玛瑙的历史渊源》展开了研讨、修改,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时,感到书稿中谈及辽宁省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的玛瑙环,所述只是网上摘录的资料。而要想进一步了解战国墓及玛瑙环之史实,对于论证战国红的历史文化渊源至关重要,因此,编委会认为极有必要组织人员赴建昌进行实地考察。此提议立即得到全体同仁的赞同。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433.jpg

▲东大杖子战国墓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但是由谁联系,如何落实,这是个问题。大家互相观望,最后把希望的目光向我投来。我说:我离开建昌已有二十多年,现任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不认识,让我试试吧。

我于1983年11月至1989年4月,曾在建昌县委工作过,对这方热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在东大杖子战国墓中出土的玛瑙环也非常关注。这次受集体委托,我将不负众望。

在建昌赵洪平、杨向辉同志的努力下,9月7日,我同建昌县文广局副局长、文物管理局局长邵稀奇同志通了电话,介绍了情况,说明了意图,请他帮助。邵局长表示应该还要同省文物研究所联系一下。不几天,他告知我,此事已经落实,欢迎各位莅临建昌。

我将情况即告北京关守龙同志,他非常高兴。经商定考察组由王时麒(《中国战国红》主编、北京大学教授、北大珠宝检验中心总监)、王纪民(编委会主任、中石协理论与科普专委会原主任)、马延明(顾问、北京地勘局原局长)、关守龙(执行主编、中战网总编、北京珠宝艺石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赵瑞(执行主编、辽石协朝阳战国红专业委员会会长)、康树武(秘书处工作人员、朝阳市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等6人组成。关守龙为召集人,准备10月12日赴建昌。

考察名单和工作日程确定后,我同邵局长、建昌镇党委书记潘志先以及我在建昌工作时的秘书赵洪平等同志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将此事办好。同时交待,不要麻烦现任领导。他们表示全力以赴。

10月11日上午,县文广局杨怀余局长听完关于接待考察组的汇报后,有着多年从政经验、思维敏捷、办事干练的他,明确表示:此事须向县政府领导汇报,有必要报告县委。不多时,他面带喜悦从县政府大楼回来,向大家说:12号晚上,朱副县长会接见考察组并进行座谈。县委骆副书记准备参加并向闫书记汇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建昌老城人流不息,热闹非凡;新城高楼林立,充满生机。建昌这个革命老区变了,变得令人惊喜。

我们在杨局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县政府,县委书记闫庆礼、常务副书记骆忠山、副县长朱承玉、政协副主席张九彪、孟凡晨已等候在这里。座谈会由骆书记主持。我介绍了考察组成员和考察的目的,对建昌县的如此重视表示感谢,并提议闫书记讲话。闫书记满怀深情地讲道:“老书记离开建昌多年,仍关心建昌的发展。这次同北京的专家来考察建昌的历史文化,宣传建昌,为促进建昌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我们非常高兴,深表谢意!”接着他简要介绍了建昌的情况,就如何利用建昌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经济、旅游文化发展谈了具体设想。会上,骆书记、朱县长、关守龙等同志分别发言,气氛热烈,内容实在。建昌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这次考察的重视和支持,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决心搞好这次考察,把书编好,以实际行动回报建昌人民的深情厚意。

 

考察战国墓

 

10月13日上午,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我们在东道主的热情引导下,乘车沿朝青线向南驶去。放眼眺望,庄稼已经收获,只有粗壮的茬子齐刷刷留在地里,看出来今年是个丰收年。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建昌这个生态县真是名符其实。宫山嘴水库蜿蜒三十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如一条彩链镶嵌在辽西大地上,成为建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东大杖子是建昌县碱厂乡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30公里,我们不到一个小时即已抵达。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451.jpg

▲邵稀奇向考察组介绍战国墓周边地貌

 

这是一个典型的辽西村庄,砖瓦结构的房屋,石块砌成的院墙、畜棚,猪圈、禽舍都在院子里。我们原以为墓地建在山丘上,听了邵局长这位文物战线上的老兵、战国墓发掘亲历者的介绍,这才恍然大悟。

战国墓位于东大杖子村西,村民住宅区,墓地已被近代村落所压。墓上面有房屋、院墙、畜舍等建筑。墓群东、西、南三面皆为平坦耕地,东面比较宽阔,北面是丘陵坡地。墓地中间有一条乡村公路直通碱厂。

这个墓群是如何发现的?邵局长说:因1999年葫芦岛市文物部门与公安部门合作,破获一起涉及国内外的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大案后,得知这里有古墓。经勘探,墓葬区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有墓葬137座,年代属战国中晚期,从2000年开始,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对其进行了7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墓葬47座,出土了成套的大型精美燕文化铜礼器、铜车马器、兵器、仿铜陶礼器、玉器以及极为珍贵的嵌金曲刃青铜短剑等珍贵文物上千件。东大杖子古墓群遗址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507.jpg

▲在东大杖子战国墓遗址工作站邵稀奇向考察组介绍发掘及日常管理工作

 

参观了现场,听了介绍,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很想早点知道玛瑙环是哪个墓出土的。邵局长好像猜到了大家的心思,总体情况谈完之后,立即把我们带到了M40号墓的现场。

40号墓坐落在墓群东北部,地势北高南低,较为平坦,是整个墓地目前发掘最大、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座墓葬。整理出来的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100多件,其中绿松石7件、玉料6块,玛瑙环1件。玛瑙环就是网上传的,考察组渴望亲眼见到的这件稀世珍品。

在发掘40号墓一年之后的2012年,又发现发掘M47号墓葬。此墓位于墓群的中部,出土遗物以仿铜陶器为主,在105件遗物中,也有一件质地尚佳,稍有一点破损的玛瑙环。

为了有效保护这座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墓群,这里建立了“东大杖子遗址工作站”。这是一处独门独院的建筑,正房4间作为展室和办公室,偏房2间放置出土的棺椁木料等物。大门旁矗立着一座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八月立制的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杖子古墓群”,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

大家兴致很高,听得认真,看得仔细。王教授、王纪民主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展室内拿着陶片进行研究。看到墙上张贴的40号墓出土的玛瑙环图片时,王教授凝神观赏,久久不想离去。关守龙作为这次考察的召集人,他同马延明局长,康树武同志一面听着、看着,还不时地举起相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瞬间。

从工作站我们步行200米,来到墓地北坡的一座山上。站在这里,俯视村庄下面的古墓群,我的思绪已穿越历史的时空,回到了动荡与变革的战国。仿佛看到招展的旌旗,滚滚的尘烟;听到催征的战鼓,将士的呐喊。看到乐毅伐齐的强悍,听到秦开却胡的捷报;看到燕国引进中原人力、技术和文化,昭王招贤纳士,治国兴邦所带来的繁荣景象。

战国古墓群,其神秘面纱的揭开,提供了不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例证和线索。体现了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东北与中原的重要文化通道,是辽西地区文明发展的完美实物印证。

 

喜见玛瑙环

 

10月13日下午2时,我们同县政协主席霍洪军、原县人大副主任闫文刚及有关同志话别后即奔省城。到达沈阳时已是灯火通明。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535.jpg微信截图_20221115205555.jpg 

▲玛瑙环等实物图片

 

14日8点30分,考察组一行加上杨越(编委会副主任)、刘川(副主编)共8人,在邵局长陪同下来到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九纬路19号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615.jpg

▲王时麒同王纪民、关守龙在遗址工作站参观

 

研究所比共和国的年龄还长一岁。1948年沈阳解放后,东北文管所接管了国民党政府的国立沈阳博物院古物馆。1949年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博物院古物馆改为“东北博物馆”。后来名称几经变更。1987年1月,经省编委批准,组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几十年来研究所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文物考古研究事业的发展。

徐韶钢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把大家让进会客室后即已离去,我们翘首以待。不大工夫,徐主任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走了进来。玛瑙环犹如一位美丽的新娘,即将掀开盖头,她独特优雅的风姿随即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631.jpg

 

▲王时麒教授同王纪民、赵瑞在遗址工作站研究出土遗物

 

王教授拿在手中,聚精会神,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思索着。马局长谦让着别人先看。王主任、关守龙等同志全神贯注,还不时同大家探讨。杨越同志为了看得真切,打开了手电。就这样大家轮流看了一遍,围在一起还是舍不得离开,继续欣赏着,议论着。王教授问:“你们看像建昌的,还是像北票的?”杨越、刘川、康树武不约而同地说:“太像北票料啦!”大家赞同。王教授说:“大家取得了共识,我们考察目的达到了”。此刻,人们欣喜有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同大家一样,感到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考察。从战国墓到玛瑙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和惊艳,更重要的是思考。

 微信截图_20221115205645.jpg

 

▲考察组一行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玛瑙杯

 

一、这件红缟玛瑙环,同北票战国红相似

玛瑙环经过二千多年的沧桑岁月,现在仍完好无损。造型美观、大气,外径5.5厘米,内径3.3厘米;色彩丰富,红、黄、白相间,红得凝重,黄得鲜亮,白得纯净;工艺精细,共有9个大小不一的截面,呈多面菱形;纹缟可见。虽有点杂质,但瑕不掩瑜。

二、玛瑙环主人当时的身份与地位特殊而显赫

东大杖子M40墓研究报告中说:40号墓,出土遗物丰富,尤其是成套的彩绘陶礼器以及大量的石饰件,由此可以推测下葬前椁内复杂繁缛的装饰,都显示出主人特殊而显赫的身份与地位。

三、为追溯战国红的历史文化渊源提供了物证

战国红不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玛瑙,也不是现在市场上的普通红玛瑙。它是近年来出产的,因色泽、质地、纹缟与出土的战国时期红缟玛瑙相似,而称之为战国红玛瑙。

目前所定义的名称为社会认知,约定俗成而来。

“战国红”只三个字,既把奇石的名字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战国”,一个“红”字,又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战国红”这个题名,大气磅礴,内涵丰厚,贴切达意,凝练精道。

东大杖子战国墓出土的红缟玛瑙环,同战国红一脉相承,为我们追溯战国红的历史文化渊源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这次考察,为编撰《中国战国红》这部专著,使其做到科学性、全面性、通俗性强化了理论支撑。

(主编 孟宪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5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