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暖心 创新融合 | 恭贺第十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居家健康管理与交叉学科论坛成功举办
(王易辰、李想、刘炫利报道)2022年12月3日—4日,第十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暨第八届国际—中国重症医学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心脏康复大会暨首届华夏心脏重症医学论坛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心脏重症:引领与创新”,旨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会并与参会医师分享心脏重症相关的最新进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心脏重症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及学科发展模式。大会采用线上直播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将心脏重症最新的理念、动态、技术、方法等传递到全国各地,实现心脏重症学科的全国普及,推动学科整体发展。
本次大会设有33个学术版块,邀请学术专家400余人,全方位涵盖了心脏重症学科的各个热点、难点。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晁彦公;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吕兆丰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先后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
张海涛教授指出,“心脏重症作为心血管病学和重症医学的交叉学科,牵涉到两个重要学科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近年来我国各个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心脏重症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始终秉持‘借鉴、融合、提高、创新’的办会宗旨,心脏重症医生可以在此平台充分交流重症心脏患者的救治经验,融合各个学科对于心脏及重症的理解,各取所长;让心脏与其它领域专家能更好的相互学习、融合、借鉴、共同提高,守护好人民的‘心’健康。”十年实干,十年奋进。对于心脏人来讲,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一个新十年的开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历经十年发展,已成为心血管和重症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形成了从国家到地市的心脏重症学术网络,为各级医生学术交流创建了更加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韩宏光教授
韩宏光教授说,特别感谢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组委会为我们搭建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沟通交流平台,还要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同道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本次大会。居家健康管理,是指家庭对健康因素进行的全面管理,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全民参与的战略行为。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前,我们如何做好心脏重症患者居家健康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和交叉科室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如何勇敢创新,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一直是心脏重症领域专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今尤甚,迫在眉睫。两大论坛旨在提供一个能够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健康管理领域多学科发展的新平台,充分体现、发挥医养结合居家健康管理的作用与优势。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心系官兵、情系百姓,以心暖心,多措并举推进心脏重症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主持嘉宾:中国广播艺术团赵保乐老师
赵保乐老师谦虚地讲到,主持综艺、戏曲是他的本职专业,主持心脏重症学术论坛目前还欠缺一些经验。并强调参加此次论坛也是一个向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习的好机会。通过专家们的报告讲解,听众们会对心脏重症有全新认知,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情会对正常生活和维持心脏功能正常运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治疗这个行业可以追溯到50、60年前的美国,在那个时候艺术治疗师就已经是一个职业了。艺术治疗就是用艺术表达的方式去达到心理治疗的方式,形式多种多样,舞蹈、音乐、绘画、戏剧都是可以作为治疗方式。艺术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随着艺术治疗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艺术治疗可以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去表达情绪,最后的结果会通过作品呈现出来,以便于艺术治疗师分析,用艺术疗愈。
随着心房颤动、机械瓣换瓣术后、静脉血栓、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长期接受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人群急剧增加,其接受外科或其他侵入性操作期间是否需要短期停用抗栓治疗尚存争议。12月04日上午,韩宏光教授应邀在出凝血管理论坛作出精彩报告,从抗栓现状、风险评估、药物应用以及急诊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外科围术期的抗栓桥接管理》的内容。回顾对于那些接受抗栓及新型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行有创操作前相关指南的新进展及推荐,以最大程度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同时降低围术期出血风险为目的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12月4日下午13时30分,第十一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居家健康管理与交叉学科论坛如约而至。两大论坛为中国心脏重症大会首次增设,邀请各行业知名人士、著名专家通过在线形式,为大家呈现一场内容丰富的“云上之约”学术盛宴。作为居家健康管理论坛与交叉学科两大论坛版主,韩宏光教授携手来自于中国广播艺术团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保乐老师以及其他国内知名心脏重症专家共同主持,学术讲者来自于医学、公益、艺术、法律、生物和环境等各个专业领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阐述剖析居家健康管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并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宝贵意见。整场论坛持续四个多小时,在著名艺术家赵保乐教授的主持串联下越发灵动有序,氛围庄重不失温暖,观点严谨不失风趣。
居家健康管理论坛学术交流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迎九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海燕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金志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迟超教授担任主持嘉宾。论坛报告环节,来自于辽宁省肢残人协会粟舒娅教授带来了《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存在问题与发展探讨》的主题讲座。粟舒娅教授重点介绍了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现状,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建设方向。中国煤矿文工团王欢老师分享了《艺术与健康管理之道》的报告,王欢老师从国内外艺术治疗的现状、艺术治疗的多种形式和艺术治疗的未来展望等几个角度阐述艺术与健康的管理之道。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律部刑诉法教研室张兆武教授为大家呈现的汇报为《远程医疗视阈下法律完善及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与对策》。张兆武教授重点介绍远程医疗的定义和优势、分型与发展,及远程医疗参与主体和法律关系的确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曼教授报告了题为《从重症看心肾综合征(CRS)》的讲座。黄曼教授重点讲述心肾综合征的分型及其危险因素。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庄然教授就《免疫细胞与心脏损伤与修复的免疫治疗》进行报告,详细叙述了合理利用免疫细胞进行治疗干预,有望为心脏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陈凯教授带来了《传承精华,提升心脏重症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汇报,陈凯教授重点围绕中医辨证论治和选方用药进行讲述;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李晨教授报告了题为《基于穿戴式传感器的日常营养代谢状况精准监测系统》的主题讲座,详细的介绍了通过监测代谢物以实现在早期识别异常健康状况,并促进精准营养物质补充等应用。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赵研教授带来《空气污染,心血管健康难以承受之重!》,重点围绕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分类和长期、短期效应进行论述。
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居家健康管理论坛
交叉学科论坛学术交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海涛教授(共同版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健锋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李大伟教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沈美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丽教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姚健教授担任主持嘉宾。论坛报告环节,沈阳医学院树人国际学院柳云恩教授带来了《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型生物水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的主题讲座。柳云恩教授重点介绍了心肌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细胞修复和生物材料,并建议用多学科手段解决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推动我国心肌损伤修复等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徐礼胜教授分享《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学中的应用》的报告,徐礼胜教授从传递函数、盲辨识、物理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医学中的应用。浙江移动信息安全部方国强教授为大家呈现的汇报为《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装备研制,推进“5G+医疗健康”试点》。方国强教授重点介绍智能化医疗装备研制的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供应链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如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研发力度。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张新安教授报告了题为《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血管重症康复中的应用》的讲座。张新安教授重点讲述心血管重症进行心脏康复的特殊性以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血管重症康复中的优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曹国强教授就《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全新的非介入性物理疗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进行报告,详细叙述了合理利用磁流变材料进行治疗干预,有望为心脏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郑红编审带来了《心脏重症专业图书编写与编校注意事项》的汇报,郑红编审讲到心脏重症医学专业性强,跨学科内容多,知识更新快,编校难度大,编辑必须不断提高编校水平使心脏重症医学书稿在精准性、可读性、指导性有所提高。沈阳恒德医疗器械研发有限公司崔楠一教授报告了题为《冠心病智能筛查与预警--科学有效的管理心脏健康》的主题讲座,崔楠一教授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前期研究、心血管检测的临床现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严欣欣教授带来《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精准治疗和家族生育指导》,重点围绕儿童血栓性疾病及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及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结合营养评估及运动康复等手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论述。辽宁百联律师事务所崔修滨律师带来了《重症患者,预后不良是否要放弃抢救?》的主题讲座。崔修滨律师从法律层面阐述不同的生命论和对于生命的态度,面对预后不良的患者,放弃抢救和放弃患者生命的不同价值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珏教授分享《急性胸痛疾病早期精准评估进展与临床研究》的报告,曹珏教授介绍了导致胸痛的复杂病因,相差很大的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格外关注并迅速判断致死性胸痛。
中国心脏重症大会交叉学科论坛
本次大会持续两整天,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心脏重症创新和融合”主题,参会专家达400余人,在线观看点击量超2万人次,分享了心脏重症的新理论、新诊疗、新技术和新发展,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关注健康,从“心”出发。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心脏重症领域各位同道共迎新时代,踏入新征程,敢担当、勇作为,脚踏实地、昂首阔步,共谱中国心脏重症事业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