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两学一做”常态化征文通知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通知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4-25 星期四  
>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来源:辽宁党建网 热点关注 人气:4164 发布时间:2023-02-10 10:00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原标题:“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开局之年的“开年第一课”,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

2月7日上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环顾会场,对为什么办班开宗明义:

“目的是促进高级干部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定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同时也给出了“顶层设计”。

“两步走”,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排兵布阵: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浩荡,未来已来。

回溯大会闭幕至今的这一百多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的感言:“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

登高望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再创新,定向把舵、谋篇布局;脚踏实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再突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一次次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党史的启迪中得出结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击鼓催征,一场远征正始于脚下。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探索,是一场基于新时代特征的接续奋斗,是一条充满实干兴邦精神的奋进之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行进在不可逆转的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历史的维度——

时间的流淌,沉淀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奋斗

世界东方,历经风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

漫长岁月,有荣耀辉煌,亦有霜刀雪剑。

现代化,是曾在黑暗中跋涉的中国,梦寐以求的曙光。一代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绘就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修建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还有建设三峡大坝……在当时看来,梦想的实现似乎遥不可及。

彼时彼刻,谁能想到,一个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中国,能在一百多年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2020年秋天,“十四五”规划即将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感慨。

今日中国,高铁飞驰领跑世界,公路纵横牵起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数字经济联通实体经济和消费,现代化程度远超当初的设想。

百余年党史,一部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那些风云激荡的篇章,如今读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干革命,改天换地。

自梦想起航的中国革命原点,到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从井冈山上红旗漫卷,到万里长征九死一生,再到抵御外侮、解放全国……28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搞建设,自力更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化的差距昭示着现代化的鸿沟。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到一代人的记忆:“当时,我国一穷二白,连日用的煤油、火柴、铁钉都称为洋油、洋火、洋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这一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赶上时代。

1978年的滚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一路风雨一路歌。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并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从十二大制定的“两步走”,到十三大的“三步走”,再到十六大宣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这一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时间大踏步向前。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思考,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谋远虑。

大会闭幕不久,总书记乘车一路颠簸,冒雪来到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从那时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8年时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彪炳史册的奇迹,人类减贫史所未见。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歌声、号角声、脚步声回荡长空。登上城楼,身后朱红色大门合拢,面前开启一段新的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掌声如潮,响彻天地间。

新时代十年,在现代化建设的坐标上,留下了这些时间刻度:

党的十八大,锚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倒排时间表只争朝夕;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接续推进,谋划“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的发展图景;

党的二十大,对“两步走”战略安排宏观展望,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战略部署。

从现代化建设的漫漫征程上看这十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绘蓝图、定目标、出考题、找答案。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重温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走进延安革命旧址,总书记放慢脚步,驻足、端详、凝思。

“我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

看昨天,也看今天。总书记在延安深入欣欣向荣的乡村,那里正生动书写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美答卷。

领航复兴征程,山雄有脊,房固因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释:“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两个确立”,沉甸甸地铭刻在党的第三份历史决议里,写在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坎上。

今天的中国再不是百年前那般破败凋零,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仍风华正茂,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百年前的梦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文明的维度——

世界的瞩目,饱含着对探索一条全新道路的期待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多姿多彩的文明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文明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一度喧嚣。甚至有声音认为,“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其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

在延安考察后的返京途中,总书记专程来到位于河南安阳郊外的殷墟遗址调研。3000年历史风云,那些浸润着生活烟火气的古老甲骨文,激发着人们不断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徜徉其间,他感慨万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如何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是民族复兴的历史纵深,也是思想理论的深厚土壤。湘江之畔岳麓书院,武夷山深处朱熹园,“郁然千载诗书城”里的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思索:“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结合”深刻浸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繁卷帙中,人们能够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看懂“人口规模巨大”不仅是国情使然,也是文化基底;

从“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看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的治世良言;

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当代社会的孜孜以求,也是传承千百年的淳朴愿景;

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道法自然的人文情怀;

从“协和万邦”,看懂“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民族秉性里的文以载道。

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抚今追昔:“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本固则根深。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总书记常用这一平实的表述。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一些全新选择。”

从一套书看文明的互鉴,颇为生动。不少外国政要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主动谈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们对其中内容的理解之深、思考之透,令人惊叹。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总书记这样系统论述。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说,“中国模式不仅是西方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而且逐步成为更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都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回响。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恢弘画卷,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正在书写一个属于东方的奇迹。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广泛共鸣:“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

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时代的维度——

新时代十年,积淀着民族复兴行稳致远的力量

前方路,充满光荣和梦想。来时路,历经万水和千山。

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

这十年,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没有十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这十年,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一个“小康”,生动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从梦想走进现实。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大胆探索、不懈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从提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到概括、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日趋成熟。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5个中国特色、9个本质要求、5个重大原则,提纲挈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媒体评论这一“顶层设计”如立梁架柱。

细读研讨班开班式讲话,5个中国特色,分别被诠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这些诠释,无疑是观察和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断添砖加瓦。

就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来说。

如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总书记强调。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即,中国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向前追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字里行间的细微变化,清晰可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回答的是世界也在思索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再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说。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说到生态,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词,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什么?中国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从黄沙漫天到漫山遍野浓郁的绿,从雾霾天数到“蓝天指数”,从山上的矿坑如块块伤疤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再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广泛共鸣,全人类共同价值收获普遍共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记载了无数的“影响力时刻”。

习近平外交思想里,熔铸了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也宣示了中国的坚定: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创新中,不断写就新的篇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这是时代的力量,这是人民的选择。

在时代翻涌的波峰浪谷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正得益于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方位变换,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全新的世界格局、全新的历史任务、全新的探索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考充满了自信与远见:“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一个值得我们自信的伟大事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深融汇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了“伟大斗争”。

<p style="border: 0px; margin-top: 0.63em; margin-bottom: 1.8em; padding: 0px; counter-reset: list-1 0 list-2 0 list-3 0 list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