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12-04 星期三  
>
深耕传统文化沃土,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5404 发布时间:2024-04-17 09:37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要深刻领会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深耕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文物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文化遗产的“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以文明探源为基础,做“实”文化遗产挖掘工作,提升文化遗产“吸引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明探源工作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更准确的追溯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根源,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体现出文化遗产自身的多重文化价值。要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注重文物挖掘和文化研究,系统梳理建立文化遗产“活档案”,建设文化研究基地,邀请专家学者,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开展文物修复、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重要历史事件研究等,展现中文化遗产的时代精华,提升文化遗产时代价值。

以“博物馆+”为载体,做“久”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提升文化遗产“感染力”。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文化收藏和展示机构,近年来,许多博物馆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到博物馆去”成为了一种生活新风尚。然而保护历史文化,并不是将古迹、文物封存,“放在橱窗里”“锁在柜子里”,而是要善于管理、善于利用,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把历史文化遗产运用好,使其焕发出时代生机和新的价值。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融合多元资源、创新展示方式、强化互动体验等,博物馆不仅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可以扩大传承的受众范围,提高文化传承的质量和效果,拓展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和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文物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更好地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做“活”文化遗产利用工作,提升文化遗产“生命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声光电技术、元宇宙技术等,我们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保存,不仅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的复制,避免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还能够还原其历史原貌,使后人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魅力,极大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要积极积极推动数字平台建设,促进文化数字化,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数字文化虚拟产品,借助5G 直播等数字化技术,打造传统文化资源线上分享平台,实现互动体验式娱乐。要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乡村振兴”等活化利用创新模式,积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文旅IP,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让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不断深耕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绘就出一副副灿烂的中华文明画卷,

作者:魏克勤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