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市龙城区针对流动党员组织管理难、学习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实施“343”工作法,不断摸清情况底数、完善教育管理、落实服务举措,着力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坚持“三个规范”,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针对流动党员摸排掌握难、管理服务难等薄弱环节,多点发力延伸党员教育触角。一是规范底数排查。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卡”制度,利用“腾讯文档”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对全区流动党员底数和基本信息进行摸查,随时更新上传数据,做到“凡出必报”“凡进必登”,切实做到底数清、状况明。全区907名流动党员全部登记入册,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二是规范跟踪指导。在全区基层党组织推行“1+N+1”管理模式,即创设1个“流动党员党小组”,明确N名“专线联络员”,建立1个微信工作群,每名“专线联络员”对5至8名流动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截至目前,累计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络1300余次、联系指导党员1600余次,有效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和幸福感。三是规范持证流动。建立“持证报到、回村报到”的“双报到”机制,对于一些外出时间较短或经常性流动的党员,指导流出地基层党组织填写发放《流动党员活动接洽函》504个;对于一些长期流动的党员,累计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403个。此外,在村、社区设立流动党员报到处90个,确保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抓实“四项教育”,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
针对流动党员学习难落实、活动难开展的问题,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日常教育新途径、新举措。一是“行前教育”。流动党员外出前,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其外出流向及大致返回时间等情况,明确组织生活要求,并对其进行党纪和法规教育,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风筝线”,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二是“远程教育”。通过流动党员微信工作群、快递寄送“红色包裹”等方式,定期推送“微党课”、相关政策和党纪法规等学习资料包,让流动党员能充分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截至目前,推送电子学习资料包200余份、邮寄学习资料“红色包裹”28份。三是“补课教育”。抓住流动党员返乡契机,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铭记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信息员”。四是“在线教育”。指导流动党员运用“学习强国”“龙城V党建”等平台,查阅学习提示及资料;实时发布“二维码党课”,通过“钉钉”在线、QQ会议室等方式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并打卡,组织流动党员累计打卡1800余次。
实施“三个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针对流动党员管理断档、服务缺位的问题,健全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凝聚流动党员红色力量。一是出台管理机制。制发《龙城区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将流动党员管理经验做法转化成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管理、教育和评价体系等29条制度,解决好流动党员“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让流动党员始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二是优化服务机制。牵头协调人社、司法、民政等部门单位,依托村(社区)党组织主阵地,开通24小时流动党员服务热线,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法律维权、困难救助等服务,累计为流动党员答疑解惑1100余次。人社部门通过举办技能培训、招聘活动等,为流动党员提供岗位信息260余条,帮助13名流动党员实现就业。三是探索引导机制。面向流动党员群体,深入实施“归雁工程”,先后培育了七道泉子镇新地村党支部书记王虎生“携企入村”发展电商物流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平房镇八棱观村流动党员易海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等一批带富示范标兵。目前,已吸引17名流动党员回村任职、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让流动党员“游子返乡、反哺家乡”。
(中共朝阳市龙城区委组织部)
【编辑: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