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大思政教育格局构建的积极响应,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教育集团为例,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视角,从党建引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中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集团;思政教育;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后,在2023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又特别强调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中学思政教育作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构建既符合中学学生学段特征,又能处理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之间的段际关系,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一、坚持高位推进 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学校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大格局。首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航作用,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全体教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坚持党建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筑牢红色基因育人底色,实现党建引领校园发展,带动各方,共同发力,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锻造思政课程 建设思政教学“大课堂”
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促进思政课育人质量不断提升。首先加强教学研究,不断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培育精品课程。利用国家、省、市、区等教学研讨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校本教研、教学展示等活动,着力打造全链条教学模式。学校教师立足新课标,着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四个自信”融入课堂全过程,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科课程,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增强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不断提升思政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强化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打造高质量育人队伍。“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教师是基础,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更是关键。”[3]学校党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每年专题听取思想道德情况汇报,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切实把好思政课建设政治方向,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健全完善领导听思政课制度,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并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增设思政课教师比例,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积极实施教育家精神引领行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业发展、培养培训各环节全过程,培育思政专业“大先生”。
三、开展课程思政 构筑实践育人“大平台”
坚持办好校内外实践大课堂,综合运用课后服务、研学实践、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各类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在躬身践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首先着力办好校内特色活动,打造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特色社团和课后服务课程,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利用“9·18”、“一二·九”运动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党课、团课、举办升旗仪式,班会等活动,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党史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开展多学科课程思政活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好沈阳红色资源优势,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和实践研学同向同行。其次有序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近年来千余名学生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推动校内育人与校外育人并驾齐驱、有机结合。最后是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每年“学雷锋”活动日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积极整合社会渠道,发挥家长委员会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关爱老人、社区卫生、交通劝导、文明用餐等志愿服务,让广大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雷锋精神,更加坚定爱党爱国奋发有为的决心信心。
始于初心,止于至善。中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教育工程,要求所有教育人必须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的初心使命,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上,用绵绵之力,筑久久之功!
来源:李艳霞、高立馨
责编:李星
审核:崔守军、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