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我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重大意义,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实干笃行,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多点开花”“扬帆出海”,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育成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累累硕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近来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国内科研成果“多点开花”,国际合作成果“扬帆出海”。特别是在弘扬“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化创新伙伴关系,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等诸多方面硕果累累,必将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夯实“硬环境”、优化“软环境”,以“卓有成效”的举措,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国际化科研环境是指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相关的总体环境,包括科研平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以及政策制度、社会融入、生活便利化等“软环境”。近年来,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愈发成为各国提升国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方面既注重夯实“硬环境”基础,更注重优化“软环境”条件,以“两手抓、两手硬”的强举措,大力推进科研环境国际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硬件要“硬”,强化基础性建设,加大科技平台建设力度,促进创新要素跨境双向流动,在科技成果“走出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软件要“优”,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在高端人才“引进来”上下功夫。
“势”“因”“果”三位一体,以“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开放环境中筑牢科技安全底线。抓安全就是抓发展,保安全就是保稳定。筑牢安全底线,发展才有底气。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上围绕科技发展和安全的竞争复杂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认清新时代科技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努力提高科技安全体系能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科技安全之“势”,树立维护科技安全的底线思维;深入分析科技安全之“因”,探究维护科技安全的运行机理;紧紧围绕科技安全之“果”,提高维护科技安全的体系能力。“势”“因”“果”三位一体,筑牢科技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方能共享未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会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作者:许华凌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