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9-08 星期日  
>
辽宁省档案馆征集三线建设档案已超过8000件
来源:辽宁党建网 本站头条 阅读量:5147 发布时间:2024-07-12 09:34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d129da34fb3e44e2a4af57940a78ef1a~noop.jpg

省档案馆征集到的行李箱。为支援三线建设,当年的医学教授扛着它援建遵义医学院。 记者 郭 平 摄

66ffbe17a4581d4ade32a5340d6b19e0~noop.jpg

省档案馆征集到大量反映三线建设的历史图片,留住了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图为上世纪60年代鞍钢职工援建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钢铁厂时的建设场景。 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省档案馆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的足迹目前已经遍布四川、河南、湖北、重庆、宁夏等10省市区的三线建设相关企业,征集辽宁支援三线建设文书档案3243卷(件)、照片档案3658张、实物档案606件、资料1161件(册)、音视频档案77件、口述采集230余人次,征集档案总数已超过8000件。为保存利用好这些珍贵档案,省档案馆设立专门保管库房和展陈室,我省三线建设档案研究整理工作将陆续展开。

已故“三线”院士档案

“平凡且震撼,令人泪目”

辽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支援三线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三线建设工程留下的档案资料较珍贵和稀少。而且,当年风华正茂的辽宁三线建设者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甚至相继离世,他们奋斗的经历所凝结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亟须留存并传承下去,档案的征集成为目前已知的最佳途径。

省档案馆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负责人、二级巡视员张晓风说:“省档案馆举全馆之力推进辽宁支援三线建设档案的征集工作。”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感到时间的紧迫。今年5月,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赶到洛阳时,惊闻噩耗,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陈俊武同志于5月1日离世。从三线建设档案征集工作开展以来,陈俊武是目前已知我省的“三线”建设者中走出的第一位院士。

“省档档案征集组的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洛阳市档案馆、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征集到一批珍贵档案资料,看到一个平凡且震撼,令人泪目的‘三线’建设者。”张晓风说。

档案显示,陈俊武于1948年从北大化工系毕业。22岁那年,他从福州老家来到抚顺市,到石油厂工作。一年后,这个废弃的煤制油车间便复工了。

然而,就在陈俊武准备大干一场时,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奉命转向天然油工厂设计,他学的知识用不上了。而对于国家来说,关于天然石油的加工和提炼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他咬了咬牙,第一个站出来,近乎疯狂地攻关新技术。1965年5月5日,硫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这是由中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炼油装置,带动中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大幅度接近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基本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汽油、柴油的被动局面,中国人民用“洋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装置因此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从那天起,陈俊武多了一个称号: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1969年底,为支援三线建设,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豫西山区,陈俊武不顾环境的恶劣,在简陋的窑洞中作研究。他自学外语,研读技术专著,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度过了9年。此后,陈俊武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设计院从豫西山区到洛阳的搬迁改造。几十年间,陈俊武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发研制了一系列工程技术装置,‌推动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装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此外,‌他在耄耋之年指导完成了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甲醇制烯烃(DMTO)装置的开发应用,‌开辟了我国独有的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

1991年陈俊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辽宁走出的“三线”建设者杰出代表。

每一份档案背后

都有一个激情燃烧的故事

6月27日,省档案馆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连续接待了3批三线建设档案捐赠者,分别是来自大同机车厂红色记忆馆的同志、来自银川的西北轴承厂三线建设研究爱好者祁国平以及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公司老职工邓常伦的亲属。

人们来到省档案馆捐赠三线建设档案,反映了三线建设档案征集正在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每一份档案的背后都有一个激情燃烧的故事。

邓常伦的女婿魏文福参观三线建设档案史料展陈室,留言道:“是你们的耐心和细致,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岳父在三线建设中的点点滴滴,让那些模糊的过往变得清晰可感……感谢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有机会追溯那段光辉的历史,感受前辈们的奋斗精神……”

新技能的掌握是走出去征集档案的基本要求,此次省档案馆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的成员从第一次使用摄像机、第一次进行口述采访,到第一次翻阅手写纸质案卷目录,在辗转多家单位后,这些技能已烂熟于心,人人都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

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每到一个城市,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他们学习到许多兄弟档案馆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带去了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经验,大家互相交流,涉及馆藏资源、基础业务、干部队伍建设等。他们还与辽宁三线建设者及其亲属建立联系,进一步增进感情,征集到的每份档案背后都有一个三线建设档案征集组成员耐心细致亲切沟通的感人故事。

在征集档案过程中,组员们感受到“三线”精神的强大力量,感悟到先辈们为国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表示要做“三线”精神的学习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将“三线”精神贯彻到今后的工作之中。

(辽宁日报记者 郭平)

【编辑:黄简一】

【审核:王同文】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