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热烈祝贺辽宁党建网发表的稿件被国家宗教局网站转发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09-08 星期日  
>
“七一”前后20天41批次1000余人参观“打卡”—— 徐文涛吹响红色“集结号”: “家门口”的红色展览持续爆红
来源:辽宁党建网 红色文化 阅读量:7665 发布时间:2024-07-14 08:03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今天我们和平区6个局及其事业单位20多位区管领导干部,听了一小时的讲解,真的深受教育,深受触动,收获很大,您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例子,精准的总结,娓娓道来,我们还没听够,希望再次聆听和学习。”这是和平区工信局赵永明局长在7月10日参观完徐文涛爱国主义教育馆后发来的感言。

图片1.png 

“七一”前后,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被誉为“新时代红色传人”的徐文涛及其自费创办的红色展馆,显得特别忙碌。笔者从徐文涛红色爱心团队的“大事记”中看到,从6月20日至7月10日的这20天时间里,共接待参观团体41批次,还有慕名前来参观的零星观众,他们相继集结到红色展馆,巡视历史长河,聆听红色故事,感悟伟大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图片2.png 

6月28日下午沈阳市和平区委书记张德,29日上午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相继到红色展馆参观并与徐文涛和志愿者合影。正如徐文涛红色爱心团队优秀志愿者刘喜婕所言:“从八九岁的少年儿童到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从普通的居民群众到位高权重的政府官员,他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打卡’,每个人参观后心灵上都受到了震撼,思想上受到了洗涤,唤醒了最朴素、最持久的爱国之情,激发了最主动、最坚定的报国之志!”

图片3.png

图片4.png

 “展览要常看常新”

“展览最忌一成不变,而是要常看常新。”这是徐文涛办展的主导理念。20年前,徐文涛创建了全军第一座战区级军事后勤史馆,由于史馆坐落在部队营区内,社会群众进去参观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图片5.png 

为了让“史馆不死,常看常新”,更好地发挥史馆的教育功能,去年国庆前夕,年过古稀的徐文涛将后勤史馆中的部分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自家小区围墙上自费举办“纪念东北解放75周年图片展”,社会各界参观者络绎不绝,这种“家门口”的红色展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地”。

图片6.png 

去年12月底,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徐文涛又借用小区物业用房仅用22天时间就自费创建了“爱国主义教育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展陈内容丰富,将党史、军史、国史中的精华通过图文、实物、艺术作品等方式呈现。

图片7.png 

今年3月初,为配合“流动史馆”——红色大篷车沉浸式宣讲体验的需要,徐文涛又将爱国主义教育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红色宣讲所需的历史图片、历史实物分专题进行展示,变成“红色大篷车展示馆”,在这里既可参观到更多的红色藏品,还可以深度体验到红色大篷车宣讲的魅力。

图片8.png 

“七一”前夕,为纪念建党103周年,徐文涛利用繁忙的党史宣讲间隙,将东北百年党史的图文内容按照“孕育、诞生、苦斗、脊梁、解放、探索、改革、逐梦”的脉络充实到展馆中,并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实物,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各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图片9.png 

这个常看常新的“家门口”红色展馆,犹如吹响的红色“集结号”,吸引了各方观众纷纷向这里集结。省市区领导来了,机关干部来了,部队官兵来了,大中小学生来了,五老成员来了……北京的周秉宜(周恩来侄女)、国家乡村振兴局健康帮扶办的范正才主任、96岁的志愿军老兵满健、从小就想当兵的内蒙古刘向喆小朋友、大连的国防小记者们等专程前来参观,还有历史爱好者、附近居民群众慕名而来者众多。7月4日,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90岁高龄的汪培元将军参观后留言:“主题鲜明,史料丰富,布展大气,讲解透彻,受到深刻教育!”

图片10.png 

“历史关键在解读”

一个展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位英雄就是一座丰碑。在徐文涛的红色展馆里,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个英模人物,每一件历史实物,都是他精挑细选的,都是有故事的,都是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都是与他开展红色宣讲有关的。

图片11.png 

“把尘封已久的历史变成鲜活的教材,关键在于解读。”对于解读历史,徐文涛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最反对背教科书似的讲解,而是根据观众的单位、年龄、需求不同,随机调整讲解的内容。对于展馆中历史实物、历史人物、历史图片的讲解,他没有固定的解说词,即使是同样的展陈图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和重点。大量的历史背后故事、基本常识、具体数据,他如数家珍,脱口而出,源于他对浩瀚史料的积累和对红色历史的痴迷。

图片12.png 

展馆中的“镇馆之宝”——一台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缝纫机,他能讲出“信仰的力量”;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亲笔起草的电报,他能背诵出来并联想到工作作风问题;百年党史的峥嵘岁月和苦难辉煌,他用“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七一和八一就没有十一”这么简洁的话语,深深地印在观众心里;馆藏中的靰鞡鞋、狗皮帽,他解读后会让观众试穿一下感受革命的艰辛;展览中的图文内容,他讲到动情处会激情背诵,会让观众齐声诵读……这种“故事+实物+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式讲解,每次都会掀起“掌声风暴”。

图片13.png 

“我不能让观众白来展馆一趟,哪怕记住一个故事,记住一句话,这个展馆就没白建,这个讲解就没白讲。”徐文涛时刻提醒自己,要通过自己独特的解读,让历史展馆变成生动课堂,让沉封历史走进群众心里。他自带幽默、借古喻今、富有哲理的讲解,把大道理讲成实道理,把历史事件照进现实生活,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讲演风格和人格魅力,征服过无数观众,被群众誉为全国数千个博物馆中年龄最大、级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讲解员。

图片14.png 

先后来这个红色展馆三次的老党员庄庆芳先生,被内容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徐文涛声情并茂的讲解而感动,表示受到“灵魂洗礼与心灵震撼”,认为“老一辈看了听了,会唤起对党忠诚,无怨无悔,曾经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年轻一代看了听了,会像上了一堂红色历史课,了解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更加珍视现实,砥砺前行,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图片15.png 

“感动一个是一个”

触动心灵的感动能记住一辈子。“感动一个领导,就会感动一个单位;感动一个人,就会感动一个家庭。”在徐文涛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无数参观者的感动。

图片16.png 

“七一”前后的20天时间,平均每天接待2个参观团体,其中7月9日这一天共接待4个参观团体,每次参观讲解都得1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两个小时。徐文涛都是亲自上阵,虽然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他仍然激情万丈、口若悬河。即使是自发前来的零星观众,有时只有一个人,他也会不厌其烦地从头到尾引导参观和讲解。

图片17.png 

7月2日,开国少将、38军参谋长管松涛之子管铁华一个人来参观,徐文涛对各个展室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深度交流了1个小时。徐文涛觉得,感动一个人不容易,不能放过任何机会,感动一个是一个。因为感动一个人,就能带动一群人,多感动一个人,就为社会增加一个红色的种子,增加一份正能量。

图片18.png 

他常说:“虽然我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但我可以做一根火柴,用满腔激情,用毕生之力,点燃每个观众心中的圣火,将人们心中的信仰激活,引起共鸣,形成共振!”他这种“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观,感召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一群志愿者追随,组建成为“徐文涛红色爱心团队”,目前核心骨干达到50余人,从此红色传承的道路上他不再是一名“孤勇者”。

图片19.png 

7月9日,和平区浑河湾街道和平湾社区50余名党员到红色展馆参观,其中党员蒋波听说当天有4场讲解时,当场表示愿意加入团队作志愿讲解员为其分忧,徐文涛甚是欣慰。随着年龄增大,徐文涛越发觉得,红色传承重在后继有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队伍,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图片20.png 

7月12日,参观红色展馆的老党员庄庆芳先生再次留言:“红色展馆犹如一支火把,希望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更多的正义善良坚守初心的共产党人与广大的爱国者,特别是青年一代,重温共产党与共和国的历史,唤醒与重振党性与党风,回归理想信念,把英烈染红的旗帜高擎。”并表示“传承红色基因,德者有责。”确实如此,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泥沙俱下,内卷成风的社会环境下,需要更多的有理想信仰、有奉献情怀、有担当精神的人,做个“徐文涛式”的播火者和引领者,共同扛起红色传承的使命。

图片21.png 

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张殿纯被徐文涛“七一”前后接待40多场参观团体而感到,7月11日写下如下话语:“革命忠真徐文涛,传承根脉任操劳。大校躬身讲党史,一浪掀起万众潮。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徐文涛身边不少亲友也叮嘱他注意身体,毕竟74岁高龄了,不能这么拼命了。他何尝不想享受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何尝不想享受天伦之乐,但他觉得自己因传播红色精神而成为全国“最美”,必须对得起这个荣誉,必须达到荣誉与责任的统一,表示要将红色爱心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奉献,奉献的人生其乐无穷,表示“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守这个红色阵地”。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这就是一位红色传人的胸襟情怀!这就是一位时代楷模的精神丰碑!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就在笔者写作此文时,7月12日上午9点直至下午4点,又在红色展馆中见到了徐文涛忙碌的身影,只见他正在为迎接“八一”调整布展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军人服装、军事书籍、军队用品等军事元素。徐文涛欣喜地说:“从去年12月到今天,红色展馆一直在不断更新,日益完善,虽然场地狭小,但内容涵盖了党史军史后勤史的精华!又一个我理想的后勤史馆衍生品——东北军事文化馆诞生了。”

此刻,我仿佛找到了徐文涛红色展览为何持续爆红的答案!(熊开平)

【编辑: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