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12-27 星期五  
>
农村人居环境 该咋“整”
来源:辽宁党建网 党建评论 阅读量:7645 发布时间:2024-08-07 19:24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更是关乎亿万农民福祉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高瞻远瞩,持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与顶层设计,旨在明确方向,引领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些短板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刀切”与形式主义倾向,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纠正。某些地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简单粗暴地禁止村民饲养鸡鸭,此举不仅背离了乡村生活的固有习俗,更忽视了村民的实际需求与情感寄托,这无疑加深了干群之间的裂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鲁迅先生曾深刻剖析国人的“面子”文化,指出那些重形式轻实质的弊端。时至今日,这种风气仍未完全消散,其根源在于形式主义的阴影依旧笼罩,部分党员干部过分追求速度与政绩,忽视了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脚踏实地的精神,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导致了对群众需求的漠视。

多问计于民,汇聚智慧之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群众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整治工作启动之初,广大党员干部就应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期望和需求,收集他们对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多问需于民,精准对接需求。人居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整治过程中,相关党委政府部门就应时刻关注村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他们的期待。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以引导村民参与更高标准的整治项目,如建设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而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村庄,则应优先解决基础设施短板,如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问题。还应注重保留乡村特色和文化底蕴,避免千村一面,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让村民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多问效于民,确保整治实效。整治工作成效如何,最终要由村民来评判。因此,还应建立健全问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可以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收集并处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迅速响应、积极解决,确保村民的诉求得到有效回应,通过定期开展村民满意度调查、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等方式,对整治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对于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农村人居环境如何“整”,都应在调查研究、合理规划方面打好“地基”,如果闭门造车、攀比跟风,必然最后沦为“形象工程”,为避免出现“一刀切”的做法,希望相关党员干部在进行谋划时回归到民生本质上来,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只有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才能让每一项民生工程成为民心所向、民心所归的“口碑”工程,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作者: 张天放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