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此后的13年时间里,党中央带领陕甘宁边区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陕甘宁边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水平落后,军民经常食不能果腹、衣不能御寒,加上国民党对边区实行断供、断邮的财政封锁政策,加上日军对边区屡屡发动进攻,边区的生存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党中央适时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积极领导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着力培育和发展近代工业。延安时期,尤其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边区,导致边区工业品从武器弹药到衣帽被褥都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为此,我们党主张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以保障抗战的需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积极发展轻工业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首先,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保障军需的同时满足一部分民用。1938年3月,边区成立军工局统一管理军事工业,将原有的红军兵工厂分拆整合,陆续组建了军工局一、二、三厂,延安通信材料厂、紫芳沟化学厂等军工厂,后来发展到10余家,工人由100余人发展到1300多人。这些兵工厂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药品和医疗器械,为八路军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支持。其次,充分利用边区优势资源发展工业,保障自给。陕甘宁边区有较为丰富的石油、盐、煤、铁、牲畜、皮毛、药材等资源,在边区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投资下,部分工业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1938年在边区政府万余元的投资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延长油厂复产,经过多年经营,不仅满足了边区燃料油的需求,副产品煤油、石蜡和石墨的供给也大大提升。盐、皮毛、甘草被称为“三边三宝”,边区人民积极投入到这三种特产的生产中,使之发展成为边区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最后,发展能满足群众日常需求的轻工业。从1939年成立新华肥皂厂年产2万条肥皂,发展到1944年年产量增加至62万条,不仅完全满足边区人民的日常需求,而且能够部分销售至周边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边区由一家造纸作坊发展到拥有12家公营造纸厂,到1944年总产量达1.5万令,能够完全满足边区的用纸需求。
重视新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陕甘宁边区的科学技术,主要还是代代相传、效率低下的手工业技术。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在边区还是新事物,而新的工业产业的发展又必须靠近代科技提供支撑。为此,党和边区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一,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创新。在党和边区政府的鼓励下,边区的创新氛围浓厚,基于实际需求的新发明不断涌现。比如,华寿俊和王士珍用黑豆皮、黑格蓝根、黄白刺根等植物提炼制作染料,新华化学厂成功试制出酒精,难民纺织厂改进纺织机器和漂染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开办展览会,宣传推广新技术。1938年1月,边区政府举行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展出了布匹、毛巾、鞋袜、纸版、铅板、汽油和各种副产品,以及手榴弹和修配的步枪、机关枪、迫击炮等军用品。展会不仅展示了新工业产品,而且促进了新技术的交流与推广。鉴于本届展会的良好效果,边区政府于1939年5月起多次举办边区工业展览会,大大激发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热情。第三,在报纸上开设专栏,普及知识。1938年10月《新中华报》开辟“经济建设”专栏,1941年5月《解放日报》创刊,于同年10月开设“科学园地”专栏。这两个专栏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撰稿,先后发表了《抗日肥皂制出经过》《石油是怎样提炼的》等许多与工业相关的科普文章,为新技术的普及作出了贡献。
千方百计培养使用科技人才。抗战初期边区的工业人才主要来源于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老军工和全面抗战爆发后到延安的工业界人士,二者人数都非常少,到1939年全部工人也就700人左右。随着国民党政府对边区封锁的加剧,外部人才越来越难以进入边区。面对为了发展工业而产生的巨大人才缺口,党和边区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从边区内部培养使用科技人才,激励群众发明创造新技术。一是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1939年边区党委发布《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加强对知识分子的领导和吸纳。为了落实指示精神,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具体措施优待有专门特长的人才。二是建立专门学校或开办培训班,培养人才。1937年9月,林伯渠、吴玉章等人发起成立陕北公学,以“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办学方针。1939年中央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此外,边区政府还先后成立了陕北通信学校、延安摩托学校、延安药科学校等中高等学府,这些学校数年间为边区培养了一大批各领域人才。各工厂也积极开办短期培训班以期能够快速扩大工人队伍,如成立艺徒训练班,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培训人才。三是成立科学社团整合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广泛地组织和团结自然科学界人士,边区开展了自然科学运动,并于1940年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该会下设机电学会、军工学会、冶炼学会、生物学会、地矿学会等10余个分会,有效整合了边区的人才资源,为边区的自然科学运动和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四是通过“劳动英雄”塑造新的劳动者。每一届的边区博览会上都把先进人物作为“劳动英雄”进行表彰。在工业领域,最著名的“劳动英雄”要数赵占魁。1942年9月,边区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全边区的工人向赵占魁学习,掀起了一个广泛学习赵占魁的运动,人们结合自身生产实践在工艺创新上取得了许多成绩,提高了生产效率。
(学习时报)
【编辑:乔宇】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