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甘露公益协会“捧草迎朝阳,丹心筑树人”暑期实践队从平安地村支教根据地出发,前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探寻牛河梁红山文化。旨在探寻远古人类起源之谜,深化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了解中华5000年文明的神秘起源,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
破土而出:苏秉琦先生的初心与使命
在正式开始我们的探寻之旅前,讲解员首先带领我们了解了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者苏秉琦先生的生平事迹。苏先生是新中国初期伟大的考古学家,自195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工作,1952在北大开始任教,培养了一大批新中国考古学人才,是我国考古学专业体系的奠基人与架构师。在1986年发表的《中华文明的新曙光》一文中,苏先生创造性的提出:“4000年前的中国,已经具有很高的社会组织形态,应当重视、参考东山嘴祭坛遗址与牛河梁坛,庙,冢”的观点。从此,北派考古学蓬勃发展,“大北方考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牛河梁遗址也在中国考古学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老先生的一生,他将全部心血灌注在考古的田野上,集大成而萃精华,最终自成一派,功成身退。学习前辈精神,大工学子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苏秉琦先生生平简介
源远流长:红山神女与华夏共主
深入探索,实践队来到了牛河梁遗址的第一保护地,一进门,巨大的红山女神像映入眼帘,样貌奇特,令人过目难忘。一旁的讲解员向队员们解释道:“红山女神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概括性,其地位甚至可以同西方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据考古人员推测:牛河梁女神像极大可能是按照现实人像进行创造从而塑造出来的。同时,牛河梁女神的形象与传说中“女娲”的形象极为相似,这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让参观者们进行补白,这位女神与女娲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事实上,这有很可能说明华夏子女乃是同根同源。这个发现极大地增加了中华儿女的们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深远起源。实践队员们在旅途中体会着千年以前的地方文化,感受着独属于建平县的文化根基,经历着不同以往的独特体验:惟妙惟肖的壁画,美轮美奂的玉器,栩栩如生的泥塑,5000年前的世界,仿佛再次出现在了队员们的眼前,穿越时空的枷锁,他们也在思考着神州大地上的人类之源......
红山女神像(绘制图)
先人遗迹:先人来斯,故人眠此
顺山而下,实践队员们前往牛河梁遗址的第二保护地,还未进门,队员们首先就惊异于场馆的独特造型:巨大的玻璃金字塔矗立在考古遗址的上方,底下则是1983年开凿发现的早期坟冢集群,以圆形祭坛为中心,诸多棺墓环绕四周,仿佛数千年前的人们,仍在祭祀着他们的神明。队员们沿着浮空栈道,将第二遗址尽收眼底,透过黄土,他们看见了前人在此的点点滴滴:营火、做饭、狩猎、集会......拂去烟尘,这片土地的深处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后人的探索,实践队员们一步步地走着,感受着前人的足迹, 也对于未来文化保护即传承,有了自己的独特想法。
二号遗址即其它遗址出土的多样玉器(摄影)
未来,已来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再走红山路,燃草传星火。甘露公益协会实践队在这一次的探访之旅中体味着独属于朝阳的文化经脉,这也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拓展历史文化知识,促进传统文化交流的有力尝试。未来,甘露公益协会实践队队员将把所见所闻结合专业知识,构建全新平台,传播牛河梁红山文化,激励更多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为促进中华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多元化挺膺担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捧草迎朝阳,丹心筑树人,暑期支教实践团
【编辑:孙滢茜】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