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董传留别》中的诗句,意思是只要饱读万卷诗书,学富五车、学有所成,才华便会横溢,气质自然高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于明代董其昌《画决》,强调既要刻苦“读书”,又要坚持“行路”,在博闻强志的同时,也要增强社会阅历。
读书涵养的是“书卷气”,行路涵养的是“烟火气”,只有将“读书”与“行路”相结合,“书卷气”与“烟火气”相融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书卷气”与“烟火气”的有机结合,才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度涵养“书卷气”。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境界。从“韦编三绝”到“悬梁刺股”,从“凿壁偷光”到“孙康映雪”,从“囊萤夜读”到“耕读传家”,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都是在强调涵养“书卷气”对于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性。读书可以使浊俗变清雅、奢华变淡泊、促狭变开阔、偏激变平和,增加静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高尚气。从而消除傲气、娇气、霸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的博大精深,可以涵养我们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高远的见识和高尚的人格,培育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担当勇气,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勇气底气锐气,增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矢志涵养“烟火气”。书卷气不是“宅”习“暮”气,更不是穷酸腐气,而是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在实干笃行中彰显骨气志气底气、初心信心恒心。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举措,转化为善于作为、勇于担当的履职实绩,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需要矢志涵养知行合一、躬身实践的“烟火气”。“书卷气”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烟火气”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群众工作能力。从风吹日晒的“健康黑”到挽起裤脚两脚泥的“尘土色”,从“四下基层”的摸爬滚打、踏实历练,到“枫桥经验”的弘扬传承、真切践行,都是涵养“烟火气”,“实践出真知”的生动体现。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同群众打成一片,讲“掏心窝子”的话、办“急难愁盼”的事,才能真正实现“书卷气”和“烟火气”的有机结合。
“书卷气”与“烟火气”知行合一双向奔赴。“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强调认知与行动、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既要有“书卷气”,又要有“烟火气”。要坚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大课堂”,把理论学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提升、贯通起来运用,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展现德才兼备、干事创业的风采。学与做相脱节、知与行相脱离,胸中纵有诗书万卷,也不过是一个“书呆子”而已;孤陋寡闻、胸无点墨,毫无章法、盲目蛮干,心中纵有万丈豪情,也不过是一个“鲁莽汉”罢了。以书卷气滋养烟火气,以烟火气托举书卷气,才是党员干部建功立业的“终南捷径”。常年在基层,就要加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常年在机关,就要坚持“四下基层”,在“烟火气”的熏陶下磨砺自己。
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想淬炼、理论训练、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全面增强履职尽责所必需的各方面本领。”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感悟理论创新中涵养“书卷气”,在投身实践创新中增进“烟火气”,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许华凌
【编辑:乔宇】
【责编:王雪弘】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