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使命,为辽宁振兴添砖加瓦 开启新时代伟大航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征文 党建研究中心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慰问 关于开展“盛京杯”我为党旗争辉征文活动的通知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宣传及企业 关于召开“新时期党建工作研讨会”的通知
今天是:2024-12-27 星期五  
>
短视频赋能高校“大思政”育人路径创新
来源:辽宁党建网 调查研究 阅读量:6224 发布时间:2024-11-29 17:47
会员登录
  • 用户名:
  • 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已成为当下热门的传播媒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消费习惯。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这一趋势为高校“大思政”育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短视频以其精练直观的内容呈现和高效碎片化的传播形式,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信息消费偏好,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将短视频纳入“大思政”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之举。

一、精耕内容生产,释放“大思政”育人强劲引力

短视频平台众声喧哗,用户注意力是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宝贵资源。要在短视频阵地中争夺用户注意力,关键在于生产高质量的内容。坚持用户思维,加强话语叙事方式转化。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性、严肃性内容取向的同时,注入趣味性、生活化、实用性的元素,实现“硬”理论的“软”传播。通过话语叙事方式的转化,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其可接受性和感染力。改进理论文风,提升话语感染力。要克服官腔式、口号式、说教式的话语表达方式,积极借鉴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风格,融入网络话语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通俗化、多样化、生动化。通过改进理论文风,提升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特色名片。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政教育短视频IP,避免内容生产的同质化带来的用户审美疲劳。通过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特色名片,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注重美学价值,优化内容呈现。在素材采集、作品编发等环节实现精细化运作,将“大思政”与“美育”有机融合,以高质量作品引领学生成长成才。通过注重美学价值,优化内容呈现,使思政教育短视频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在情感上更具感染力。

二、搭建多元平台,拓宽“大思政”育人空间载体

在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各类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视”“西瓜视频”等蓬勃发展,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展示自我、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受教育者的信息消费偏好,充分利用多元平台载体,积极探索短视频作为媒介育人的可行性和实操性。广泛布局,丰富“大思政”育人空间载体。高校应通过建立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教师为引领的短视频IP矩阵,丰富“大思政”育人的空间载体。通过广泛布局,延伸高校“大思政”育人产品的触角,强化育人效果。拓宽渠道,凝聚“大思政”育人多方合力。高校可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团体机构、社会媒体等主体的短视频账号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内外协同的“大思政”育人生态圈。通过拓宽渠道,凝聚多方合力,提升育人效能。几何辐射,织密“大思政”育人网格。构建由学生喜爱的教师、知名校友、学生意见领袖等组成的次级传播链,使优质短视频内容达到几何级传播,扩大高校“大思政”育人产品的辐射力。通过几何辐射,织密育人网格,形成多平台、多层次、多主体、多向度的多维立体对话模式。

三、借力网络传播,激扬“大思政”育人蓬勃动能

短视频的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拟态环境中的跨时空延展。高校应充分发挥短视频信息传播的优势,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能和工作质量。从“供给侧”入手,抓实“大思政”育人“精准滴灌”。利用短视频的大数据采集和算法分析,描摹大学生群体信息消费偏好的“用户画像”,结合“点赞、评论、收藏、关注”等符号呈现出的用户认同度等反馈信息,科学研判用户需求,增强“大思政”育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大思政”育人“全息渗透”。“短视频+”的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和教学资源的局限,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跨时空延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动思政教育在拟态环境中的全息渗透,成为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有益补充。先进技术赋能,助力“大思政”育人“融合发展”。短视频搭载VR、AR、AI等技术应用,由声音、形色、感知、互动融合生成张力更佳、触动更强的沉浸式学习体验。高校应借助先进技术赋能,助力“大思政”育人融合发展,增强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激发主体活力,强劲“大思政”育人“内生驱动”。在短视频传播视域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地位发生了“位移”,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得到极大程度的调动。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交互,从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并带动朋辈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提升“大思政”育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厚培“大思政”育人“优渥土壤”。高校应提高师生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和生产信息的能力。通过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多元主体间协同塑造清朗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短视频从传播领域的“最大变量”到“大思政”育人“最大增量”的转身。

短视频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高校应积极开通主流短视频账号入驻短视频平台,探索短视频传播特点和发展规律,解锁“流量密码”,创作优质内容,讲好“思政故事”,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通过短视频赋能高校“大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戚书宁)

【编辑:乔宇】

【审核:王同文】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求是网 | 学习强国 | 中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 | 辽宁纪检监察网 | 北国网 | 北京组工网 | 上海基层党建网 | 长白山先锋网 | 龙江先锋网 | 数字平台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工作人员
辽ICP备2021003851号-2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803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228号(辽宁党刊大厦)电话:024-23128410 Email:lndangjia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24 辽宁党建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