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第十九届辽宁文艺论坛暨推动文艺强省建设研讨会在沈阳师范大学举办。多位全国知名文艺评论家以及我省从事文艺评论的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辽宁文艺论坛是辽宁省文联的重要品牌活动,创立于2006年,在推动辽宁文艺理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文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论坛聚焦推动文艺强省建设,旨在以文艺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故事。
现场,各位嘉宾立足摄影、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领域分享当下文艺现状,同时,从文艺评论视角对辽宁文艺提出真知灼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建议,一方面,辽宁文艺创作可以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巩固传统框架基础上,运用新形势、新载体、新媒介,以新视角、新方法、新语言实现文艺创作的数字化服务,信息化转型。另一方面,辽宁文艺评论可以深度挖掘梳理地域性语言,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建构,积极推动艺术语言的更新、迭代和嬗变。
中国摄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建议,从摄影角度看,要积极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影像世界,积淀、凝聚和提炼影像化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用光影刻画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伟大实践和历程中的光辉形象和业绩,在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在摄影的时空转换和艺术创造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
在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看来,创作者可以以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发现、审视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魅力,运用新的艺术手段,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现出蓬勃生机。辽宁是一个“大粮仓”,要看到这里深厚的文化传统,去努力发现不可被替代且独特的文化产物。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胡玉伟认为,辽宁是新中国文艺重要的演练场,辽宁当代文艺传统的生成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等宏大历史叙事构成紧密的关系。传统一方面需要继承,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建构,这是我们建构辽宁文艺话语体系、讲好辽宁故事、打造标识性文艺品牌、为中国文艺提供辽宁元素和经验的支撑点之一。传统应该是“活”的传统,需要重新看见、重新发现。
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凯征对“文艺批评标准的传统寻根”进行解读。他认为,当下应强调“求索意识”,文学评论标准本身就是一个特征独具的体系性探索。
“我们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学会用文化的思维来思考世界,学会用文化的语汇来表达世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金浩说。作为一名舞台剧创作者,他建议,文艺工作者要有发现生活、艺术想象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关注时代发展,努力创作出让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本届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辽宁省文联主办,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辽宁省文联理研部、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
(辽宁日报记者 谭硕)
【编辑:黄简一】
【审核: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