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钥匙”全面开启辽宁“振兴之门”
———我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春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时刻,如不灭的灯塔,照亮未来航程。
在辽宁改革发展征途上,刚刚过去的百天时间里,就是这样的历史节点。
7月17日。长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对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以来,又一次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给予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0月22日。沈阳。中共辽宁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阐述了“四个着力”的深刻内涵,科学分析了辽宁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新困难、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抓手,是指导辽宁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长春讲话”以来,在省委的大力倡导、推动、引领下,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四个着力”作为事关振兴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决胜之要、稳定之基,全面深入地学习、参悟,短短三个多月,已迅速根植于心间、深烙于脑海、体现于实践,实现了知类通达、以知促行。
学习中,我省结合省情实际,审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不断调整、升级、完善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思路对策、措施办法。《实施意见》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指导当前、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施政方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每一条每一款,无不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蕴含的智慧与光芒。以此为标志,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有了更精准的“支点”,爬坡过坎有了更清晰的路径。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乘风破浪、坚定前行,“共和国长子”定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把解开难题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长春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管全局的战略思想、管根本的战略举措、管长远的战略谋划
共和国版图上,辽宁的位置举足轻重。
作为煤炭、石油等原料和装备制造的高地,“辽宁故事”当位列中国工业发展史之开篇。
然而,去年以来,在复杂多变、云谲波诡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并不很好看的数字,有人焦虑、有人悲观,有人借题发挥、有人大肆炒作,称“新东北现象”者有之,言“断崖式下滑”者有之。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各大舆论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辽宁经济怎么看,辽宁经济怎么办?
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长春讲话”,给出了答案。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书记的分析、判断,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辽宁的干部群众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增强了定力。
会议结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在省内传达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纵览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辩证把握共性和个性矛盾、外因和内因,深刻分析了东北地区存在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向,明确提出了抓好振兴发展的重大原则、重要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管全局的战略思想、管根本的战略举措、管长远的战略谋划。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政治定力,对于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专家认为,“四个着力”是从根本上解决辽宁改革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只要理解好、执行好、转化好,“振兴之门”将全面开启。
一次学习领会的“总动员”
全省上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逐字逐句、如琢如磨,认识在升华、思想在统一、共识在凝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沈大地“开花结果”,先要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中“生根发芽”。
为把学习宣传工作安排好、组织好、部署好,省委专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省委中心组,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党组中心组以及各级党委中心组都要安排专题学习讨论。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讲话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省委宣传部要制订专门的学习宣传方案和计划,组成宣讲团,并组织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深入解读、大力宣传。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学习贯彻落实。
上立标杆,下无曲影。发动各级党员上好这堂“必修课”,领导干部示范是关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逐字逐句、如琢如磨学,并经常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谈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十分深刻,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学深悟透、掌握运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工作实际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只要有时间,我都要翻看研读,每次都眼前为之一亮,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我们实践中,只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就能够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就能够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系统学、反复学。他多次强调:“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委全会的精神,同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相结合,同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相结合,同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也将讲话作为手边、案头的必读品,善于、乐于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在不间断的“充电”、“加油”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省领导的带动下,各地区、各部门“同频共振”。大家深知,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不能一蹴而就。于是,坚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作为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长春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最直接、最管用的方法,掰开揉碎、研机析理。
一位地方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必须要坐下来、沉下心、钻进去,眼手脑并用,边看边记边思,做标记、写感悟、留心得。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实际,找差距、查不足,才能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完善思路、提升水平、解决问题的过程。”
“大学习”热潮涌起,从上至下、从城至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认知不断升华、思想不断统一、共识不断凝聚,力量在蓄积、在转化。
一张贯彻落实的“路线图”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争做把总书记讲话更准更实更好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行动派”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如何防止“口号化”、“标语化”,实现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省委的第一关注。
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这是一项至宏至微的系统工程。既需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合力攻坚,又要细化措施、细分责任、细排时间。
“认真制定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该项工作,在7月21日省委常委会第一次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长春讲话”时就已启动。
制定政策,既要“顶天”,又得“立地”。所以,在持续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省委也发出了“调研令”。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率先垂范。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企业车间、办事大厅……连月来,他们日程满满、行色匆匆,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广泛倾听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其他省领导及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也走进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解剖麻雀”,在解决个性问题中发现研究共性问题。
一份份真实的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企情报告,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针对性强、指导性强,规划科学、务实管用的“一揽子”办法举措愈发成熟。
9月29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方案》。10月12日,部署《方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召开。
10月2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讨论《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10月22日,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表决,《实施意见》全票通过。
《任务分解方案》共确定了23项重点工作任务,每部分都明确了总负责人、分管领导、责任要求,每项具体工作都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还将对照《任务分解方案》进行二次责任分解,按照责任主体、工作要求、时间节点,一项一项研究细化,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个人头。
《实施意见》共包含六个方面、38条。到2020年,打赢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成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其阶段性目标。核心内容则围绕“四个着力”,提出了7项改革举措、9项结构调整举措、5项激发创新创业举措、7项民生举措。
至此,省级层面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方案、意见先后出台。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已明,老工业基地转舵收锚,扬帆起航。
一场定力担当的“大考验”
按“三严三实”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落实“八个带头、八个自觉”,以良好的政治生活和从政环境,把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昊隆集团行政部部长郭瑶有个小本本儿,每次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来企业调研的时间和解决的问题,他都要记下来。随企业从江苏落户至昌图,郭瑶对一个农业县有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表示“超出预期”。“不让任何一个问题过夜,他们说到也真做到了。”
落实“四个着力”,辽宁没有停留在嘴上与纸上。从上到下,动起来了。“郭瑶们”的亲身感受,就是佐证。
事业成败,关键在落实;落实好坏,关键在领导。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以令率人,不若身先。省委常委会从自身建设抓起,集体承诺“八个带头、八个自觉”,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各级领导班子闻风而动,“指挥部工程”在各地各部门中“全覆盖式”铺展开来,“中枢神经”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增,“领头羊”形成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严从实、敢于担当、廉洁自律的强大磁场。
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讲话、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鼓士气、促振兴”大学习大讨论如火如荼,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如“盾构机”,将“讲、懂、守”掘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并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价值取向和时代风尚。
闻瞽鼓而思良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振兴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要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入手,营造健康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7月24日召开的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释放出明确信号:让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干部受到尊重、得到重用,让不作为的人没有市场。
随后,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意见》,明确提出20条具体措施,推动正确用人导向立起来、严起来、实起来。省政府出台相关制度,绩效考评主抓不作为、慢作为,给庸政、懒政、怠政明确了范畴,划出了刚性标准。仅今年,就有一大批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干部被问责。
围绕《实施意见》和《分解方案》,省委、省政府也将用好督查“利器”,通过明察、暗访、回访等形式及时了解落实情况,以强化问效问责,形成倒逼机制。
新常态下,摒弃“速度情结”、“数字焦虑”,在暂时不佳的经济数据面前保持定力,同样是大担当。
“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出实效,对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姑息、严肃查处。”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辽宁各级干部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且是终生的红线!”
中共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的安排部署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而此方面的要求,更是李希、陈求发等主要领导在讲话时、调研中、文章里的“标配”,反复强调、百般叮嘱。
“辽宁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急于求成会引发、积累新的矛盾。所以,没有几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这一关很难跨过去。我们只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承受阵痛,咬住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走对走实走好发展的路子。”省委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说。
一艘乘风破浪的“辽宁舰”
落实“四个着力”,各地各部门不等不靠,齐头并进、亮点频闪,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顶层设计”纲举目张,基层实践好戏连台。
围绕“四个着力”指示要求,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各地“零延迟”布局落子。
谈到“大国重器”,沈阳制造是其中之一。工业,是沈阳的骄傲。但新常态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担子也最重。
努力在落实“四个着力”上走在全省前列!实干的沈阳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为什么调?怎么调?往什么方向调?沈阳通过经济状况大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症结。运用“加减乘除”解开发展之问。
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增长点;减,淘汰落后产能;乘,科技创新“攻一得十”;除,简政主权,释放活力。
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如今的沈阳重工业底色正在“褪去”,“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
东部汽车和旅游业风生水起;西部装备制造业要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南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春色满园”;北部农产品加工及电子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孕育勃发;中部金融、商贸等服务业支撑力量加速集聚。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沈阳市财政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大连,浪漫之都。瞄准国际水准和先进城市,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推进改革开放排头兵。这是滨城人对自己的目标与定位。
立足于“稳”,践行于“质”,落实于“增”。大连提出: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
创新是振兴的第一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大连以问题为导向,按照高于同类城市标准制定5个政策文件、22个配套实施细则。一棵“梧桐树”,引来无数“金凤凰”。
改革是活力之源。率先在全省公布权责清单,已知的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保留行政职权数量最少,“瘦身”力度最大。所有审批项目悉数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印章审,一个流程办结。“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在大连成为现实。 工业税收、地方级收入,高于全国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两位数增长;第三产业超过工业跃居第一。大连,经历“刮骨疗毒”,已然希望无限。
“对我们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比优惠政策更重要。”
多位企业负责人的“抱怨”,让鞍山市领导对“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于是,真“简”、真“放”,成了鞍山改革“先手棋”。
优化审批程序,改“串联”为“并联”。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从203天缩到30左右。
在全省首批进“三台合一”改革试点,43个部门、87部投诉电话从让人记“蒙圈”,变成孩童都能说出来的“12345”。一部热线,受理全城投诉,24小时“不打烊”。
以管办分离、集中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既放开了市场,又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
改革举措接二连三,“双创”活力空前迸发。今年以来,鞍山市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超五成,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主体。
落实“四个着力”,各地各部门齐头并进、亮点频闪,强力推动“辽宁舰”破浪前行。
“主要经济指标降幅继续收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的一系列表述显示,虽然困难依旧不少、压力仍在加大,但辽宁的改革红利在释放、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新的动力在增强。
正如一位观察人士所说:“辽宁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十月的天儿,寒意渐浓。经济的起落,如同四季的轮回,规律使然,不可避免。但是,正如诗人所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