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四个着力”闯出一条血路
辽宁努力在“十三五”末期建成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
在此间召开的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交审议的辽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辽宁省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努力在“十三五”末期建成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民生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
深化改革,政府权力的革命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其中,最难的就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说,辽宁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省份之一,政府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我们要以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切实深化改革。
2015年,辽宁省取消和调整了411项省级行政职权,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取消了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限制。公布了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职权事项减少60%以上。在持续简政放权过程中,辽宁省始终强调,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同时防止和纠正变相审批,约束自由裁量权。
辽宁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鲍振东说,我们要紧紧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寻求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当然,深化改革意味着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和障碍。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突破利益藩篱的能力和魄力。
辽宁省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院长袁立说,破解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政府就要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场要实现法无禁止皆可为,真正激发辽宁发展的内生动力。
结构调整,谋生手段的巨变
辽宁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张春英说,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是建设振兴发展先行区的核心支撑。
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曾是王牌产业,但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球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辽宁经济结构单一成了发展的短板。辽宁省人大代表、经济学者程伟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管长期均衡,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三五”时期,辽宁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办法。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辽宁的结构调整要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把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又要当机立断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辽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说,“十三五”时期,辽宁一定要多措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动力,留住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应该迅速补齐的短板。
辽宁省政协委员,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说,实施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完成发展动力转换是辽宁振兴的必要前提。科技创新对辽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重要支撑。我们希望中直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有机结合,带动产业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辽宁将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着力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和高等院校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让创新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最大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说,创新是振兴的关键,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过去是孔雀东南飞,现在是孔雀到处飞,东北人才留不住,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就困难。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改善民生,振兴先行的归宿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落脚点,惠民富民,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终极目标。
目前,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已提高到223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均已提高到380元,省财政支出的75%用到了民生上。
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说,“十三五”时期,辽宁省保障民生的发展目标是使全省81万国标线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使广大群众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使全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雾霾天气,辽宁省政协委员、环保厅厅长朱京海说,辽宁将从防、治、建、改、管、查、保等多措并举推进环保工作,全力推进“蓝天工程”建设,围绕拆小锅炉、降低燃煤量、控制扬尘、秸秆利用、淘汰黄标车和提标改造等重点工程,强化污染防治,做到控煤、控车、控尘、控烧。
据悉,2016年,辽宁将淘汰10吨以下老旧低效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全省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新增主要污染物减排能力25.6万吨。
(新华社沈阳1月27日电)记者李铮 王炳坤 孙仁斌 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