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人才工作视野 服务文化旅游事业
新民市人才工作办公室 马红梅
2016年5月10日,是新民市文化旅游工作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新民市人才办牵头,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参加的“张氏父子”故居地遗址标识碑揭幕仪式在新民市城区新柳街道北八宝胡同举行。揭幕仪式的消息被《人民网》、《辽宁日报》网络版头条、《搜狐焦点网》、《今日头条》、《辽宁网》、《沈阳网》、《中国沈阳政府网》、《沈阳日报》数字网络版、《沈阳新闻网》编发。5月12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做了相关报道。消息在新民私协公众微信平台发布当日点击率近万次。揭幕仪式以来,到遗址地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曲折寻找
2009年起,新民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把编辑《天南地北新民人》丛书作为一项目常态工作,目前丛书已编辑三卷。2015年编辑完成的《天南地北新民人》第三卷收录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张学思的事迹(文献记载:张学思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张学思系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学思的经历勾起新民市人才办吴权印主任几年前的一桩未了的心愿——寻找传说中的张作霖、张学良在新民的故居地遗址。
2012年6月,吴主任将他参编的《天南地北新民人》第二卷赠送给摄影家黄尔贵老师,此前黄老师为《天南地北新民人》编辑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两人在交谈中提到许多名人在新民的掌故。黄老师说,清末民初“张氏父子”曾经在鸳鸯胡同、警察胡同一带(今新民市城区北八宝胡同)居住,黄老师儿时“张氏父子”故居还在,现在可能还有建筑遗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主任与黄老师分手后的一段日子,曾多次寻找“张氏父子”故居遗址,但始终没有找到。《天南地北新民人》第三卷收录张学思,吴主任那个埋在心里的寻找故居地遗址的念头又复苏了。他决定求助新民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宋长新,和他共同寻找张作霖、张学良、张学思故居地。期间,新民市文化馆张国玺老师提供了一张他珍藏多年的清末民初地图《新民县街市全图》。吴权印、宋长新、张国玺将文献资料与《新民县街市全图》比对,终于确定了“张氏父子”故居的大概位置,当时三人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三人约好,在当天下午到北八宝胡同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在曾经多次驻足的一堵白墙后面发现了一堵白灰勾缝的青砖墙。大家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张氏父子”故居遗址?
遗址幸存
人才办以文件形式向文管所发了请求确认“张氏父子”居住地遗址的函。文管所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开始了专业考据工作。宋所长在寻访过程中了解到,青砖墙遗址为清末民初“信和店”所留遗迹。史料记载,“信和店”正是张作霖、张学良、张学思在新民生活的地方。宋长新馆长开始寻找“信和店”的后人。无巧不成书,吴权印主任在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校读书时,他的物理老师刘福安就是“信和店”店主的后人。宋所长、吴主任几经寻找得知近90高龄的刘福安老师退休后在沈阳居住,刘老师也偶尔回老家新民。宋所长见到刘老师,刘老师为他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旧事:刘福安的曾祖父是“信和店”主人、清朝五品刘殿选,是张作霖的义父。刘殿选当年腾出“信和店”三间屋子给张作霖居住。
“信和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拆毁,后来原址建了现妇幼保健所。在一位知情老人的坚持下,在妇幼保健所扒掉围墙建房时,留下了那堵白灰勾缝的青砖墙。再后来,这位老人的挨着妇幼保健所的平房也要拆迁改造,老人继续据理力争,保存下了这个遗迹。另一位不知名的有心人在这青砖墙的外面砌了保护性套墙,这处遗迹从此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刘福安老师的传记《年轮》一书中就有“张氏父子”在“信和店”生活的记载和清史档案的影印文件。“信和店”是张氏父子在新民故居,这个结论得到了沈阳市张氏帅府原馆长郭馆长的完全认可。他表示,这个结论没有争议。
历史追忆
张作霖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重要历史人物,1902年11月14日(清光绪28年10月15日)在地方官绅张紫云、杜泮林等人保荐下,并经盛京将军曾琪批准,令新民知府增蕴招抚张作霖。张作霖即率领八角台保险队250人到新民府接受点编,成立了新民府前路游击马队,任命张作霖为帮办(副营长),张作霖从此结束绿林生涯,成为了清廷军官。后来,曾任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是中国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张作霖从草莽英雄逐步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是从新民府知府增韫的招安开始的,新民“信和店”店主、官阶五品的刘殿选是张作霖接受招安的引荐人和担保人。新民“信和店”是张作霖走上政治舞台的起点。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他的孩提和少年时代也是在“信和店”度过的。新民的生活经历在张学良一生中留下深刻烙印,以至于他在耄耋之年也每每谈起新民。“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成为少帅和“东北王”,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避免中国分裂,发动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和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张氏父子在“信和店”的十余年生活是他们人生重要的生活片断。在电视剧《少帅》中也有提起张学良在新民的那段历史。
抢救保护
考察工作全部就绪后,新民市文物管理所向市人才办回复了“张氏父子”居住地遗址确认函。人才办积极筹集资金,提出在遗址处树标立碑。2016年5月10日上午9时顺利举行揭幕仪式。仪式上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议程由新民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树义致辞;第二项议程由人才办吴权印主任、沈阳大学刘福安老师、文体局陈树义局长、文物管理所宋长新所长为“张氏父子”居住地标识碑揭幕;第三项议程由文物管理所所长宋长新解读碑文;第四项议程互赠纪念品,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向刘福安老师赠送《天南地北新民人》全套三卷,刘福安老师向新民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回赠他的传记《年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张氏父子”居住地揭幕仪式是新民市迅速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的实际行动。保护“张氏父子”居住地遗址,对新民作为历史名镇,连通历史文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也是新民市大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新成果。
服务旅游
“张氏父子”在新民历史遗迹的发掘和保护,服务当地文化旅游事业,是新民市创新人才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对新民文化旅游工程中“新民故事”章节的重要补充。
新民历史悠久,文化土壤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古往今来,新民人不圄现状,敢于奋斗,勇往直前。近现代史上陈独秀、张作霖、张学良、增韫、陈衍庶、彭相亭、高振鹏、孙铭九都在新民的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痕迹。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英杰才俊走出新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据新民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编辑《天南地北新民人》时的统计,有新民籍两院院士5人,少将以上将军23人,赵忠贤、吴咸中、李靖等科学家驰名海内外。新民的名人资源属于新民文化符号的重要范畴,是以移民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民市人才工作办公室正和文化旅游部门密切配合,整理挖掘“陈独秀与新民”“相亭学校”“孙铭九在西安参加兵谏”“小凤仙与增韫”“空战英雄李桂丹”等一批历史人物和史实,努力为新民的“大文化”“大人才”建设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