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离不开一批有担当、敢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6年,中央出台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指出,要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正在进行的地方换届,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眼下,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办法》,既选优配强扶贫干部,也充分保持干部的稳定性和扶贫政策的持续性,力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严守纪律,确保中央要求落地生根
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既能确保扶贫政策的连贯性,也能让困难群众看到党中央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从而增强摘掉“穷帽子”的信心,这是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举措。2016年年底,中组部专门召开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工作座谈会,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严守“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纪律要求,严格备案审核程序,做到凡调整必审核,确保贫困县党政正职队伍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专家指出,党中央立下了“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纪律高压线,那就坚决不能碰,是否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实质上也是是否树牢“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的具体体现。
上下同欲者胜。在党中央吹响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纷纷出台举措,把中央的要求落细落实。
2016年5月,江西印发《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贫困县党政正职除领导班子换届和特殊情况必须调整外,原则上在贫困县摘帽前不得调整岗位。
2016年6月,安徽召开强化贫困县党政正职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谈心谈话会。省委主要负责人要求县级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甘肃、河南等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也相继出台类似规定。如河南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要求,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离不开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上下一心,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的齐心协力。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陈凯龙指出,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给扶贫干部传递压力的同时,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只有扶贫干部和困难群众同向发力,扶贫政策才能取得实效。”
奖优罚劣,激发扶贫干部内生动力
保持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稳定,并不是说扶贫成效明显、表现优异的领导干部就不能获得提拔。相反,那些坚守扶贫岗位,扎扎实实干出了成绩,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干部更有资格、更有必要得到提拔。细看各地出台的《意见》和细则,不乏“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等的类似规定。
前不久,四川17名贫困县县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吸引了公众广泛关注。1月9日,在巴中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南江县县委书记刘凯当选巴中市副市长;10日,在南充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仪陇县委书记陈科当选南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当选南充市副市长;11日,在宜宾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筠连县委书记王萍当选宜宾市副市长……与此同时,这些获得擢升的干部依然任相关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也就是说,他们均因工作出色得到提拔,但也都“提拔不离岗”,继续带领当地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
扶贫干部因工作突出而获得提拔、奖励,可以激励他们奋发有为,在原有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然而,对那些扶贫不见起色的干部来说,不仅不能获得提拔重用,反而可能会因工作不力而被问责。实践证明,通过奖优罚劣,能够不断激发广大扶贫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更有动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激励扶贫干部担当作为,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及奖惩办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表示,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干部,可以就地提级;而对于工作未取得成效、工作不力的干部,组织部门则应采取谈话提醒等举措,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稳步推进。
党建专家指出,除了可以现阶段“原地提级”的情形,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快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那些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县委书记、县长,今后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段经历和贡献。
直面考验,担起带领群众脱贫重任
对那些有志于在扶贫领域大显身手、实现人生价值的领导干部来说,中央和各地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或办法让其吃下了“定心丸”。只要科学部署,精心绘制蓝图,一干到底,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对一个贫困县而言,如果有着稳定的领导班子,在长时间执政一方的过程中对县情、民情有着充分把握和详细了解,就能更好地因地、因人施策。尤其是“提拔不离岗”的党政正职,因其“高配”身份而享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为所在贫困地区争取到更丰富的资源。此外,“高配”干部还往往具有更强的决断力和执行力,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推进各类扶贫项目的落地。
陈凯龙指出,确保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现实针对性很强,“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规定对干部有着无形压力,能激发其担当作为、干出成效。然而,也应看到,在干部使用和扶贫成效相挂钩的铁规面前,也不乏干部因客观条件限制或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久而久之产生消极懈怠心理,甚至心生抵牾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干部本人及时调整、转变心态,强化担当作为,直面脱贫攻坚这一重大考验。
湖南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就曾经历了心理上的调整和转变。在杨一中当选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当他准备告别辰溪时,却被市有关领导告知“不脱贫,不走人”。当时,辰溪县仍有贫困人口近5万人,未脱贫摘帽贫困村近百个。对此,杨一中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并向上级党组织立下了到2018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军令状”。
党建专家指出,组织部门可结合具体情况对扶贫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脱贫攻坚的经验,引导干部们调整状态、转变思想,切实扛起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对于确实不适应、难以转变的干部,也应尽早调整,以免贻误发展良机。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步入2017年,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限越来越近,慢不得、等不起。因此,各贫困地区需要在领导班子保持稳定的同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进一步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让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24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