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7日,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进驻新宾满族自治县响水河子乡东腰堡村。见面会上,看着队员们陌生的面孔,一位村民代表讪讪地说:“又是来镀金的!”工作队队长曹菊芳听到这句话后,郑重地说:“老乡们,我们的党组织关系已经落到咱们村党支部了,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员了,我们是来和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的。”工作队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两年间,他们走遍全村的大街小巷,踏遍了全村的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心,与村民劳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破败落后的小山村打造成岗山脚下的一颗明珠,三名驻村队员从叫不上名的“外来户”成了村民张口就来的“老曹”、“小陈”、“小赵”。
破冰——法制扶贫解纠纷
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法宝。驻村伊始,在市中法驻村工作队走访调研中,凭借着职业“敏感”性,马上闻到了弥漫在村里的不和谐气息,在与群众的交谈中了解到,村里230户村民与村委会在林地买卖中对价格存在疑异,认定村委会的林地买卖合同不合理,因此常年上访。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造成村里的干群关系紧张,村里的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给上级部门造成了一定困扰。得知此事后,工作队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得出结论后,挨家挨户去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化解其中的矛盾,最终,在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随着最后一位村民的工作做通,这起上访案终于化解了。通过化解这次上访案,工作队进行了回顾总结,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本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纠纷,之所以闹腾这么久,原因在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于是工作队调整工作思路,将法律扶贫列为驻村工作的重点,坚持定期送法下乡、法律讲座、法律进农家等活动,为村民答疑解惑,指导村民妥善处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务纠纷等法律问题。驻村期间,工作队先后为村民提供20余次法律服务,村里人都称他们为“东腰堡村的断事官”。
解难——关注民生暖人心
在摸底走访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了工作队的注意:村里高龄村民的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病症发病率与邻村的相比明显偏高。工作队请教相关专家,在初步了解东腰堡村的情况后,专家建议可以从饮用水开始调查。工作队马上赶赴相关单位协商,邀请省级资质单位对全村的饮用水进行取样化验,发现村中地表水中部分矿物质指标超标,常年饮用容易引起血管硬化等问题。为了保障村民饮用水的安全,工作队主动协调资金为村民打造了一口深度近百米的深水井,并改造了送水管线,更新了送水设备,让全村老百姓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
2015年的一个连雨天,工作队与村干部正在村部开会,进来了一名北山沟组的村民,他的膝盖以下滴答滴答的淌着水滴,浑身不停地发抖。原来连雨天使河水上涨,北山沟通往外界的涉水桥被冲毁了,他只好涉水过河,来村里寻求帮助。虽然居住在北山沟里的村民只有几户,可有着村里近200亩的耕地,村民出行、孩子上学、村民春耤秋收都要经过这座涉水桥。由于村里缺少修桥资金,一直都是用木制结构搭成简易的涉水桥供大家通行。如今,桥被冲坏了,村民出不来,孩子们更别想上学了,此时正有3名孩子等在河边想法过河上学。面对这种的情况,工作队与村干部立即结束会议,紧急调用了一台“四不像”,冒雨前去抢修坏桥。先用“四不像”先将孩子运到了对岸,再涉水抢修木桥,大家不分你我,不分身份,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早些把桥修好。在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努力下,木桥被重新搭建并加固好了。看着重新横在河面上的木桥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是应急手段。为了保证村民的出行安全和便利,工作队将实际情况向上级帮扶单位进行了汇报,并争取派驻单位5万元资金支持,重新修建了一座牢固的钢结构便民桥。新桥建成后,不仅行人可以并排通过,还可以通行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村民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出行安全问题了,大伙儿亲切的称这座桥为“民心桥”。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驻村工作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村里老百姓的认可。针对驻点村山地林地多,山路土道被河流损毁严重的现象,工作队又协调帮扶单位投资近5万元,对驻点村内周边的16处田间作业路进行了维修改造,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和运输的需求。为了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工作队又多方协调,争取40万元资金,修建成1100延长米的永久性水渠。
2014年7月份,村里的组织活动阵地建成,整齐的房屋、粉刷一新的外墙,让村民发自内心的感叹和喜跃。可走进屋内,大家都傻眼了,在雪白墙壁与反光的地砖包围中是一排排简陋的桌椅;快散架的书架靠在墙角,上面胡乱地扔着几本书;多功能活动室中空空如也,一眼望去以为是预留出来堆放杂物的杂物间。看见工作队员都在发愣,村书记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没钱嘛,现在用的桌、椅、书柜都是以前学校淘汰下来的。”工作队第一时间把情况反应到上级帮扶单位,帮扶单位迅速协调资金4万元,为东腰堡村置办了20套会议桌椅、沙发、电脑器材、相机、音响器材、秧歌服、篮排球等办公文体用品,整体改善了村内办公环境,为村民提供的多样的文体器材,增强了村级组织阵地和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同时,又协调3万元,进一步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改建。看着内外一新的村部,村书记握着工作队员的手,感激的说:“真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啦!”
助推——产业扶贫插翅膀
“输血式”扶贫解决不了贫困根源,只有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目标。工作队始终把产业扶贫记在心上,抓在手里。东腰堡村是全省闻名的人参中草药加工村,村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直接或间接的从事人参中草药加工产业。加工旺季的时候,东腰堡村家家都院里都摆放着人参、细辛、西洋参等药材。村内还有3个木材加工户和7个养殖专业户。每逢用电高峰期,电力不足的问题不但影响东腰堡村的产业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为了解决村民用电难题,工作队主动找到县电力部门进行商谈。但是,这样的电网改造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县电力部门也感到十分为难,工作队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多次协调市、县、乡各级电力部门的,最终由县供电分公司出资3万元实施了东腰村的电力改造工程,把原来的变压器进行了大幅度增容,既补足了村民用电的缺口,还为全村用电量增长储备了足够的空间,困扰村民多年的用电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电力改造真正为东腰堡村的发展“充上了电”。
为扩大全村中人参中草药加工产业规模,驻村工作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鼓励动员村民注册成立中草药种植和加工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帮助村中改变种植结构,更新种植品种,扩大收益,并引导贫困户参与中草药加工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随着合作社的运转,资金匮乏的难题越来越成为发展的瓶颈,村中经营中草药加工的农户运转资金并不雄厚,不时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严重制约正常运转。工作队得知后,积极争取市中法主要领导支持,协调市县金融机构领导到村内实地考察,为加工户和养殖户增加贷款数额和降低贷款利率争取帮扶政策,直接到村发放货款,两年多来,累计发放贷款7400余万元,为东腰堡村人参加工产业增添了强劲动力。
驻村帮扶以来,全村贫困户从最初的55户递减到13户,42户实现了脱贫目标。工作队的实干精神得到了村民们一致认可,大家不再认为他们当成“外人”,而是当成村里的“主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承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打造了辽宁屋脊下一颗冉冉升起的的明星。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