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沭县把“强党建”作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狠抓责任落实、能力提升、重点整治和精准扶持等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党建与脱贫工作“互促共赢”。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让脱贫“有人抓”。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党建主体责任和扶贫主要责任,将脱贫攻坚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时,把脱贫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村居党建绩效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二三一”农村干部待遇差异化机制,每个镇街按2:6:2的村居比例,对一、二类村每年分别发放5000元、3000元资金。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巡察、村级督查、村干部“吃空饷”集中清理等活动,加大对村干部管理和追责问责力度,倒逼农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今年上半年,给予12名“吃空饷”村干部停酬处理,移送处理村干部60人。
二是狠抓“能力提升”,让发展“有人领”。突出农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每年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的培训经费,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村“两委”成员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每年以镇街为单位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外出考察学习,重点学习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美丽乡村整治等内容,切实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传播资源,于今年6月份正式开通《临沭党建》电视频道,开设《致富故事汇》等栏目,大力宣传推广农村致富项目、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的“造血”能力。积极培养“专家型”党员、乡土人才、乡村之星,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的作用,实施结对帮扶行动,每名实用人才联系5-10个贫困户,实现“能人带着穷人富”的效果。
三是狠抓“重点整治”,让后进“有人促”。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对全县30个省定贫困村和20个脱贫任务较重村派驻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建立帮扶台账,夯实党建帮扶责任,要求未完成脱贫任务的,帮扶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调离。2016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任职村共实现脱贫人口1900余人,完成总脱贫目标的75%以上。并对每个镇街筛选出2—3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由镇街主要负责人牵头帮扶,针对后进村班子不同“症结”,坚持“一村一策”,精准发力,适度倾斜各级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整顿,补齐村级短板,做到贫困不“摘帽”、后进不销号。近年来,先后整改完成后进村20余个,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帮扶,确保后进村真正实现摘贫帽、拔贫根。
四是狠抓“精准扶持”,让致富“有人帮”。为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无力服务的问题,通过“上级扶一块、财政拿一块、地方筹一块”等模式,整合资金,统筹使用,保障村级正常运转经费。2016年村组织运转经费平均达14万元,较省市标准高出5万元。积极实施精准扶持工程,组织全县160家“两新”组织党组织,成立“精准扶贫联盟”,实施百村千户致富帮扶工程,明确每个贫困村由1家企业进行对口帮扶。因势推行“村社共建”、“党支部+帮扶单位+贫困村(贫困户)”、“党支部+‘两新’组织+贫困村(贫困户)”等模式,由村党支部主导注册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在合作社务工,实现贫困户家门口脱贫。(姚德)
通 联:山东省临沭县委组织部研究室
联系人:姚德